本文由嘉兴青鸟同文实验学校整理发布,欢迎联系预约参观学校
近年来,就像去美国学艺术设计专业的伙伴们(特别是申请研究生的时候),越来越会首选考虑常春藤和TOP综合大U一样,那么就英国,大家则是无论是申请本科还是研究生(特别是就本科来说),从学生到家庭,都越来越倾向选英国的G5. 这到底是为什呢?G5就真的适合想读艺术设计专业的伙伴们吗?G5的名校title, 从我们三五年毕业后的就业来看,这笔投资就真的值得吗?G5会有我们期待的投入产出回报吗?会是一个对当下的充分考量后,做出的一个对于自己 / 对于孩子们的有利选择吗?
为了便于当下的学生们家长们更能了解这些变化,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下在过去这十多年时间里,艺术设计留学在我们中国市场经历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业为先
学生和家长都是更关注“学什么”,是否对口,愿意为了自己(孩子)的创作潜力和兴趣去匹配专业型的院校。所以全球来看,英国伦艺、RCA, 以及排名不怎么靠前的综合大学的艺术设计院系(如拉夫堡大学、布鲁内尔大学、提赛德大学等),美国RISD, SAIC, Parsons, SVA, ArtCenter都成为了首选。这也是这些艺术设计院校之后会在本科阶段扩大招生的一个原因。
拉夫堡工业设计学生Jordan Davies作品
第二阶段:名校为本
随着“回国即就业难”、“留学贬值论”、“海归不值钱”等话题频繁出现,学生和家长们就从国内企业大公司体制内的就业偏好出发,逐渐开始转向“综合大学优先”。只要是G5, QS Top10, 常春藤,不管学什么都行,专业内容反而被放到了次要位置。
也就是说,现在,伙伴们对自己热爱想学的专业在择校时,会做妥协。
我不是故意要打消大家的积极性,而是恰恰因为我有这个极强的责任感,就想在文章开头就跟大家说,我们看似理性的考虑选择,背后往往藏着对教育本质,尤其是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误解。
图片来自于UCL Bartlett Autumn Show
1. 如果投资3 - 5年的花费和时间,学到的东西是与企业市场需求错位的怎么办?G5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真相是?
我这么讲,一定是源于我全方位地对G5学校的调研。在我看来,只有要学习建筑设计去冲剑桥和UCL, 要学纯艺术专业去冲牛津大学和UCL, 要学艺术史去冲牛津、剑桥和UCL,要学数字多媒体 / 技术交互 / 艺术 + 科技去冲UCL,其他G5都不值得任何目标是要学工业 / 产品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游戏设计等其他艺术设计专业的伙伴们去申请。
Ruskin学生Arden Eveleigh-Evans作品
就像我在分享视频里有讲到的,若3年本科从G5某学校艺术史专业毕业后,我们要跟另外一位伦艺学视觉设计的毕业生一起去面某大厂的数字媒体体验设计岗位,一定是伦艺的毕业生比我们要更对口。因为专业能力与工作岗位的需求匹配度高。
除了我上面核心提到的专业对口外,往往G5的教学内容也是理论性强,学术要求高,所以从课程内容上,或许G5的名气会让我们越来越忽视掉自己真正在创意表达,在用设计思维提出更好解决办法,提出更好创新策略方面的擅长优势,而是不断的补短。不得不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消磨我们个人亮点和差异的一个学习过程。比如,我们就有多位学生,一开始是在G5就读,却因为所选专业与感兴趣热情的专业不匹配而产生了严重的学习倦怠,最后不得不委托我们继续进展转学和研究生重新回归到艺术 / 设计的方向上。走了极大的弯路先不说,每次遇到这样的学生,我最痛心的就是大家本该一开始就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想学的,在创作里尽情绽放自己。
Aruthra Gurumoorthy (left), Mark Boateng (right), May 2025, installation photo, UCL Slade BA/BFA Degree Show 2025
归根结底,问题不是G5不好,而是它未必适合我们想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费了很大的努力申请进去了,却从3 - 5年的就业个人发展来看,我们有可能只是选了一个“听起来体面”的学校排名,却并未培养出自己的一技之长,尤其是在市场细分越需要专业人才的情况下(这还不包括一些企业还要有跨界思维的专业人才)。
具体说,就是设计相关岗位,大部分行业和公司比起学校排名,反而更看重:
你的作品集是否有专业实力
你的项目经验或过往实习是否贴近真实的工作场景
你在专业技术能力之外,是否还具备加分项如跨界能力、第二学位等等
而这些恰恰是很多专业型艺术院校擅长培养的能力。
GSA产品设计工程学生Dean Quinn作品
2. 市场趋势会变,你的能力才是底牌
很多人会说,当下就业难去名校更保险更安全,但问题是,我们不是为现在读大学,我们是为未来的3年甚至5年的就业发展做准备。这才是事实的真相呀。
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且必须为了自己,把视角拉长一点,用一种“动态的战略”来选择自己当下的专业和学校。即,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既看准自己的核心优势,也能大概率预判未来产业的演进。比如我在之前视频里就有具体讲解到为什么学习交通工具设计是未来最懂产业系统的人?为什么学习服装设计,设计师外还有更多可以选择的行业运用更广的就业机会?为什么本科学平面设计,研究生不是转读热门交互而是选了更加细分的品牌设计?
ECA表演戏服设计学生Willow Bowkett作品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现在的专业和选校决策完全是基于当下对“安全”的想象(比如:现在就业难进名校更保险etc),而没有考虑自己真正的能力优势与未来行业定位,那么这份安全感不仅很可能是短暂的,还因此会拉低我们自身的发展曲线。
UCL Slade纯艺研究生Hannah Naify作品
这就像,之前大家都以为UI / UX交互设计是红海,现在却是AI时代和真实体验需求下,交互设计如何重塑用户的全方面体验才是品牌 / 产品发展的关键;过去我们担心“设计工作会被AI替代”,但其实行业现在最缺的却是能驾驭AI进行“系统级创意”的人才。
LCC信息与界面设计本科生Amara Belton作品
我说这么多,并不是反对G5,也不是鼓吹大家都去选专业更对口的艺术设计院校或排名不靠前的综合大U的艺术设计专业,而是因为我是责任驱使,我想帮助学生们和家长们,从更系统的从底层逻辑理解我们选学校的本质:
名校 ≠ 适配
选择 ≠ 投机
未来 ≠ 静止
我们既不盲从趋势,也不逆势固执;我们不跟风式的输入信息,而是基于真正的专业评估;我们知道市场环境永远是变化的,所以我们越是要用对自己发展的负责视角来做当下的选择,不因为学校名气而牺牲了自我成长的可能。
UCL Slade纯艺本科生Shiv Lalgi作品
如果大家看完后,对自己正在申请的专业方向、院校匹配或留学整体路径还有疑问的话,欢迎留言或私信我。我真诚地希望也很愿意成为大家成长道路上的一位同行者。
ECA产品设计本科学生Katayoun Hatami作品
在信息茧房更难获得专业靠谱信息的时代,我们提供用心调研 + 专业打磨的性价比更高的作品集辅导、留学文书写作与申请服务,助力你轻松获得艺术设计留学目标院校的理想offer.
你也完全可以先选择我们的付费咨询,确认我们的专业性后再决定是否委托我们进行申请服务。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