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者 |李婷婷 马睿启 赵晓单 伍为华
南京博颂学校融合初中部人文组老师
“各位,我们一起来上一堂课吧!”
博颂学校融合部的办公室里,历史老师李婷婷突然打破了宁静,对老师们说道。
“哦?怎么说?跨学科融合课吗?”语文老师放下笔,扶了扶眼镜问道。
“那是什么?”新入职的地理老师还不熟悉博颂的课程体系,疑惑地问道。
“这是咱们学校的特色课程,多学科打通,几位老师一起来上融合课程。‘融合创新’一直是博颂践行的理念,在融合课程中结合各学科的课内内容,让知识不再孤立地呈现,学生会更容易吸收、理解。”道法老师耐心地解释道。
“没错!大家各展所长,用各自的学科来讲同一个主题。每个学科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剖析,最终形成一个整体。”李老师补充道,“怎么样,有谁愿意加入吗?”
老师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办公室变成了头脑风暴的中心。
最终,历史、地理、道法、语文四位老师结成了联合设计小组。
“选一个人物作为主题吧,讲谁比较合适呢?”
有趣的是,四位老师翻了翻各自的教材之后,心里浮现出的居然是同一个名字——
杜甫。
万事俱备 摩拳擦掌
确定将“诗圣”杜甫作为主题之后,四位老师分头搜集起资料,多次开会交流,讨论课程的设计思路。
怎么让不同的学科紧密围绕同一个主题?怎么让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容产生联系、真正“融合”起来,而不是各行其是?怎么保证课堂效率与趣味性的统一?
在几位老师集思广益之下,一个个巧妙的点子不断涌现,一个个障碍迅速被攻克,但总会又冒出新的问题来。
没关系,那就再次消灭它。
在反复的打磨与锤炼之下,漏洞一一补上,课堂任务一一确定,一个完备的方案逐渐浮出水面,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课堂上验证一番了。
历史课堂|解码诗圣的生命诗史
作为本次融合课程的牵头人,李婷婷老师在周一的历史课上打头阵。
李老师先把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诗行山河·心系沧桑”系列课程任务单发给了学生,任务单正中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左右留白,下方是历史事件时间线和表格。
以杜甫的《忆昔二首》诗歌开场,同学们很快就沉浸在杜甫壮年时开元盛世的盛唐气象中。
读着杜甫的《丽人行》,诗中描绘的繁荣、开放、昌盛令人神往,但其中也不乏对一派奢靡的隐忧。从书中自行找出开元盛世经济、社会层面的信息填入表格,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壮年杜甫的自豪。
也因此,在杜甫遭遇安史之乱的乱世流离时,大家读着他的《石壕吏》《无家别》,更能体会到社会动荡不安、国势转衰给中年的他带来的切肤之痛。
在课程的最后,安史之乱终告结束,历史课的学习告一段落,但李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大家陷入了沉思之中: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中,我们能吸取什么教训?”
“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
揣着历史课上的收获,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迎来了下一站。
地理课堂|追寻诗圣的生平足迹
周三,地理赵晓单老师又一次带来了“诗行山河·心系沧桑”系列课程任务单。
她首先播放动画,代表杜甫的卡通人物在广大的地图上奔走,展示了他一生中去过的地方。结合上节历史课的讲解,学生虽然对一些地名尚不熟悉,但这次他们从空间维度上直观地看到了杜甫的足迹。
接下来赵老师就着杜甫去过的地方,讲解起中国的行政区划。学生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初步接触了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及其简称。
为了帮助学生熟悉新知识,赵老师在课件上呈现了杜甫去过的各个省,以小组合作做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任务单上完成“杜甫生平足迹图”。
学生们拿起画笔,对照地图,将一个个省涂色、标记,用线条将各个省串连起来,最终在任务单上画出了杜甫的生平足迹。
“在这里,在那里,杜甫分别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
这个问题,就留到语文课上解决吧。
语文课堂|解读诗圣的人生感悟
周四的语文课上,马睿启老师带着大家学习《望岳》与《春望》这两首杜甫的代表作。马老师用小学阶段曾学过的杜甫的诗句带领大家完成了热身,然后就带着大家来到泰山脚下,一同《望岳》。
在讲到泰山是“五岳之首”的时候,马老师通过互动提问,补充了关于“五岳”的知识,学生们纷纷在任务单的“杜甫生平足迹图”上找到对应的省份,画上对应的名山,完成了语文与地理学科的梦幻联动。
在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时,得益于历史课上的积累,学生对于杜甫的生平已经相当熟悉,因此省去了大量介绍背景、铺垫情绪的时间。
马老师在讲解诗句的翻译时,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给出诗歌的原句,让AI逐句生成对应的图片,然后给出生成的4张图片让大家选择哪一张最符合诗句的原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通过图片直观地感受到了诗句的魅力,也意识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用于理解古诗文时的短板与不足。
通过对《望岳》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杜甫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而这与中年时期遭遇兵燹被困长安创作《春望》时的种种悲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语文课上,历史课与地理课留下的问题悉数得到了解答;通过诗歌,学生们与杜甫的人生感悟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道法课堂|学习诗圣的伟大人格
作为系列课程的最后一站,伍为华老师周五的道法课承担着将整个课程完成最终升华的重任。
伍老师先播放了杜甫一生经历的短视频,与同学们讨论:“看看视频里他经历的一切,你觉得用什么词可以概括杜甫的品质呢?”
忧国忧民、正直、坚韧、勇敢、爱国……一个个词语如同碎片,还原拼凑出杜甫的立体影像,也揭示了杜甫身上种种的传统美德。
伍老师分享了几个杜甫交友、尊老的故事,结合教材上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介绍,让大家更深刻地体会到道德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活动环节中,学生们每人获得了一张空白的“榜样卡”,他们纷纷拿起笔,在卡片上写上自己榜样的名字,分享这些榜样身上的品质。让老师们有些意外的是,有人写的是平时班里不引人注意、默默奉献的同学,也有人写的是初中部的老师。
润物无声的榜样力量就这样在课堂上发生,滋长。
课程的结尾,伍老师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任务,请同学们站在杜甫的视角发一条“微博”,谈谈对于人生、家国、道德品质的感悟,整个系列课程宣告完美收官。
期待惊喜 再次出发
从周一到周五,从历史到地理、语文、道法,一周的时间里,小初融合部的师生们完成了“诗行山河·心系沧桑”——杜甫主题跨学科融合课程。
从学生课堂上的良好表现,到学生们课后上交的令人惊喜的学习成果,大家都纷纷表示受益良多。博颂的课堂一直有“融合”,也一直有惊喜,下次又会是哪些学科呢?
大家畅想着,博颂学校融合部的办公室里又热闹了起来。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