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苗学校发布时间:2022-08-18 09:41:11
青苗学校初高中中方校长-刘迎慧
在2021北京新东方国际教育展上的发言
各位家长、国际教育的同仁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聊聊北京地区的国际化教育。
三次连续创校:一位看起来年轻的国际教育老兵
我2011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教育学硕士,回国后加入了一所外地新建的A-Level高中担任校长助理,当时是懵懵懂懂入了行,也恰巧赶上了国际教育这一班快速发展的列车。一年之后回到北京进入了八一学校,当时八一正在筹备创建国际部,我就成了创校团队的一员。随后担任国际部主任一职,负责国际部的全面管理工作。在八一的七年工作中,我和国际部共同学习成长,见证了国际教育的高峰和低谷、见证了行业的成熟和稳定、见证了孩子们托福越考越早、家长们对国际教育的认识越来越专业,随之而来的也有申请国外大学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趋势。
2020年疫情来袭,我们都被迫放缓步伐,重新去审视整个行业,也就是在这个很微妙的时间里,我选择了离开八一,加入了青苗海淀校区,开始了我第三段创校的历程。很多人觉得我很有勇气,在这样一个看似不完美的时间点从公办走进了民办。我想我是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第一,我坚定看好国际教育未来的发展,因为它符合我们追求的全人教育这样的培养目标。符合国家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符合家长对于教育多样性的需求。第二,我也想用自己的选择告诉孩子们,应对变化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抱变化,面对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挑战。我也相信我们只要坚定地走这条路,未来肯定没有问题。
我任职的这三所国际学校开设的课程分别是A-Level、AP和IB,所以我对这三种课程体系都有全面的了解。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标签,三次连续创校者,十年国际教育经验,但在年龄上仍然是今天在场最年轻的分享嘉宾。在八一的时候因为过分拼命被家长们称之为公办校的创业团队,也是对公办国际部和民办国际学校都有深刻思考的双线从业者。我看了一下我前后演讲嘉宾的顺序,主办方很有心在我之前安排的都是知名的公办大校,在我之后是深耕民办教育多年的资深前辈,我的这个位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代表着一次从公办到民办的起承转合。
先给大家分享两张我很有感触的照片,第一张照片(图1)是2015年7月4号,在八一学校门口招生的情况,我们通知早上8点开始招生入学考试,但从7点开始排队的同学就一直从过街天桥排到了马路对面。那时候公办国际部还没有所谓的抢人大战,我们还可以等到中考第二天早上再招生录取,但现在已经不行了。2020年我离开八一之前的最后一场招生工作从中考出分当天中午12点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
2015-2016年是我认为的国际学校的高点,那个时候不管报考学生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比较高的水平。当时觉得自己在见证历史,盛况空前。但又觉得我们是不是以后再也拍不到这样的照片了?尤其2020年的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是不是不会再有这样的局面了?请大家看第二张照片(图2)是今年深国交的第一轮招生考试现场,看起来特别像春运的火车站。看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尽管短期随机事件对行业的影响是一定的,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是永恒的。
青苗海淀校区的办学特色
作为办学者,我们经常在思考什么是优质教育?我们看到这里是很多家长在择校的时候常关注的一些维度,我整理了一下大概有18个(图3)。那我们也可以从这个维度去试着评价一所学校,是否做到了为学生和家庭提供优质的教育。为什么择校这么难,家长通常觉得眼花缭乱、难做抉择。其实在我看来,今天台下坐着的嘉宾所代表的学校,在这些评价维度中都能做到平均分80分以上。80%的工作上大同小异,这也是我们能够成为一所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坚守的底线,做不好办学,把控不好师资,管理上出问题,是会被淘汰的,不可能今天来到这里。优秀的学校大抵相同,剩下的20%是越罗蜀锦、各有千秋。您今天在选择的,试图匹配的其实是这20%的不同。
青苗海淀校区20%的不同是什么呢?我从以下4点跟大家分享。IB学校、顺义+海淀、重新定义年轻、教学与升学。
全学段IB认证学校:国际认证背后的能力与口碑
首先作为一所IB学校,就把我们跟很多学校区分开来。在今天的演讲嘉宾中,K12的IB学校也屈指可数。我们先来看看青苗教育集团与IB的不解之缘。1998年青苗教育集团正式创办青苗国际幼儿园,这在北京的国际教育市场中也是非常早的一个起点。2009年青苗在顺义校区成立初高中部;2013年青苗正式获得IB官方认证;2014年青苗获得美国西部院校联盟WASC认证,这是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第三方国际认证,经它认证后学生获得的毕业证等同于美高的毕业证。2019年青苗海淀校区正式成立,是集团最年轻的队伍。
在2019年青苗海淀创校之初,由于特殊的原因,我们无法开展线下招生工作。但即便这样,仍然有13个家庭坚定选择青苗海淀,这是基于对青苗品牌理念的长期认可和信任。我们现在的在校生共220人,翻了10倍。我们能够做到这个成绩其实只是因为我们把时间更多地投入在校学生身上,赢得家长的口碑。青苗在全国有7个K12校区,24个校区。青苗海淀校区既有集团23年的办学历史,也有从0开始的起点和勇气。
我想给大家解释一下上面提到的这些认证背后代表着什么。在北京34所已有IB资质的学校中,只有6所15年一贯制学校获得IB全学段认证,也就是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阶段的认证,其中就包括青苗顺义校区。相对而言,很多其他学校所获得的仅仅是单学段认证。在北京通过WASC认证的国际学校也仅有12所。而同时获得IB和WASC认证的学校,在北京不超过5所,青苗就是这5所学校之一。
青苗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海淀区唯一同时具备校内组织托福和SAT考试资格的学校,这是申请上的巨大优势。尤其2020年,很多学生无法出国考SAT的前提下,青苗的学生在校内还有8场考试机会。想要获得SAT内部考点资格非常难,这需要学校抵押上自己的IB全认证、WASC认证、以及全部外方校长的校长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这也足见这些海外资格认证的含金量,说明海外认证机构对于青苗学校办学声誉的认可。IB在2021年年初成立了中华区IB协会,青苗也是首批会员。
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IB培养目标与青苗海淀的完美融合
谈到IB,我们脑海中马上能闪现的关键词有哪些?含金量高,很好,但很难,很玄。好在哪里又难在哪里呢?
IB对于很多教育者来说是有魔力的,能进到IB体系的老师或者管理者,都是对IB高度认同的,本身这样的价值观就吸引了一批愿意为了IB投入和奋斗的人。在这个体系里面每个人都觉得很骄傲。
IB官方的使命宣言是要培养勤学好问、知识渊博、富有爱心的学生,并期望通过实现跨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平的世界。此外,他们还希望把同学培养成积极进取、富有同情心的人,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其他人也许有不同但或许也是正确的。相比于AP和A-Level课程而言,为什么IB在超越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多这样的教育理念?
所以我们会说IB是最国际化,也是最本土化的。IB正式诞生于1962年,但它的理念的形成却可以追溯到一战刚结束的上世纪20年代。欧洲很多教育家、反战思想家认为战争爆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与不包容。所以有没有一种教育可以让人们能够尽量消除误解,尽量包容对方,最终可以用沟通解决分歧呢?IB的雏形理念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思潮下诞生的。二战的爆发更坚定了IB创始者们的决心-要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系统,让年轻人明白“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但他人的意见也可能是正确的”。与此同时,二战后,大批外交官子女在异国他乡求学,因为外交官的全球流动性比较大,所以IB的国际化程度必须很高,才能够满足需求。同时很多外交官任期结束之后会回到本国继续生活,希望孩子的本土文化不会被削弱。所以IB的课程设置中很大程度保护了母语的地位。如果您担心孩子进到国际学校之后中文的水平下降,中国文化的底蕴不深,那IB应该是您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所以当青苗遇到IB的时候犹如伯牙子期遇知音,是一拍即合的。青苗自创立以来一直是坚持双语双文化的教育理念,希望青苗成长起来的孩子要达到中文和英文双母语的程度,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更多的是文化层面的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为什么双语双文化这么重要,我们今天不能展开赘述。但是最近我在追剧《觉醒年代》,很多人说做国际教育的都应该看看这部剧,里面有很多场景都非常地振奋人心。时任北大教授辜鸿铭在1915年出版的《中国人的精神》中提到“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英语他们就会高看我们一眼。相反,西化成洋人反而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与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他们才会在心中对我们有着真正的尊重”。这段话放在今天的大环境下依然适用,只有我们的孩子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代表中国的文明与精神,我们的国际化教育才算得到了价值实现。
但是讲理念和喊口号不难,难的是如何让理念在学校内落实,让他们真正发生。难的是每天孩子回家之后有没有产生微小的变化。当您走进任何一个青苗的校区,IB Learner Profile(IB学生素质画像)的十个词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您的视线里。如何实现?不是靠说教的,不是写在墙上就能走进心里。需要认同价值观的一群人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对老师的课堂评估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除了知识层面的掌握,你的课堂如何培养了孩子的这些素养。讲个海淀校区独有的故事(图4),这是我们校区的外方总校长Caleb,每天早上风雨无阻在门口写小黑板,刚开始我被他的坚持感动,觉得这样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差。后来我慢慢发现,他写下的那些话都是符合我们价值观,慢慢身边的人会受到影响。身边的家长会转发,学生驻足去看。慢慢学生自己开始写。这只是一些片段,但也是这所学校的缩影。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文化对人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他到今天已经坚持了647天。一件事儿做一天容易,做两天可以,100天可以。但是从建校开始坚持647天,很不容易。
这样做有意义吗?事实证明正确的事情做得久了,就会影响身边的人。我们不能只是告诉孩子说你要坚持,坚持对你的人生很重要。在校的老师一定要言传身教,这是有力量的。这张照片里的孩子(图5)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他看到校长写,自己也照着写。我们的家长看到这样的场景之后说了一句我非常非常认同的话。“所有的选择都是价值观的选择,所有的吸引都是价值观的吸引。”所以无论学校提出怎样的价值观和理念,都要去看这个学校是不是真正在落实,看这个学校里人的行为是不是符合他说的价值观。
以上是IB课程体系所传递出的教学理念以及在青苗的落实情况。由于时间关系,我给大家看看知乎上一名学生对IB课程的评价,简单地感受一下IB课程的难度。
“如果一个IB学生说自己理科超好,那么一篇《围城》中意象手法的运用的论文作业请收好。后天是《晚饭花》的文学赏析论文的截止日期。你下周《史记》的讨论准备好了吗?如果一个IB学生说自己文科超好,那么明天数学要收小论文初稿,而且好像要考试!所有章节连在一起考。《许三观卖血记》里的句子我还没背呢?你背了吗?”
“如果一个IB学生说我能稳住6门学科,那么请拥抱来自IB课程的大礼包:4000字论文探讨音乐剧歌词中反映的当代美国文化、1600字的论文论证一个人知识储备的增长是否会令其愈发疑惑、还有10分钟的个人脱稿讲演讲述我对于卡夫卡作品中戏剧色彩的发现,还有... ... ”
IB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达到这样的英文水平。文理兼修是IB非常大的特色。当然除了IB课程之外,青苗海淀在高中阶段也会开设AP项目。
顺义基因+海淀特色=青苗海淀
我给顺义和海淀的妈妈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划分。顺义妈妈代表的可能是北京曼哈顿,给孩子们报的课外班是马术、高尔夫、冰球、击剑、大提琴、音乐剧,关注的是排名前十的美高。她们今天是外企高管,与国际学校全英文沟通无障碍,明天就可以是全职妈妈,在机构听讲座做笔记,代表的是新一代追求全人教育、综合素质、21世纪技能、提升未来竞争力的妈妈。
而海淀妈妈则占领全国教育高地,代表着疯狂的海淀黄庄。奥数、大语文、编程课必须要跟得上,日常关注的是海淀六小强,包括今天出席的这些学校。她们白天可能是清北教授,晚上辅导孩子作业,最听不得的话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是教育焦虑的原产地。代表的是追求成绩、排名、结果导向的家长群体,相信努力大于天分,相信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
我们青苗校区来自顺义,天然拥有顺义的文化和风格。我们落脚在海淀,也要符合海淀家长对教育的诉求。在青苗海淀,我们希望找到两种风格的平衡点。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既有过程又有结果,既有能力又有分数,既有全球化视野又有文化根基,既有可迁移的技能又有扎实的基础学识。
希望他们既能够有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沉浸投入有成就感的学习体验,主动探究辩证思考的学习方法,也能够有藤校G5的申请结果。
希望他们既能够有随时随地站在台前落落大方的演讲能力,有跟不同类型的人合作沟通的技巧,有号召其他人加入的领导力和策划大型文艺汇演的组织能力,也能够有托福110分,SAT1500分的标化分数。
希望他们既能够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尊重不同的声音和视角,懂得用其他文化的语言和思维去沟通和解决问题,也能够对中国文化有着扎实的积淀、理解和认同。
希望他们既有可迁移的技能,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去面对未来不确定的世界,也希望他们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扎实学识,打好该有的学科基础。
听起来是不是很理想化,但这已经是青苗海淀在做的事情了。
所以青苗海淀在融合顺义和海淀的教学特色的时候,既会注重保证外教团队的高国际化水平,也要保证中方的课程基础打得很牢。外方负责构建校园文化和氛围,中方负责落实IB本土化。最最重要的是,双方都要清楚我们最终将要去哪儿,记得我们到底是谁。
重新定义年轻
第三点我们谈谈年轻这个词,因为我入行以来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词。当年是最年轻的国际部主任,现在是全场最年轻的演讲嘉宾,我代表的青苗海淀校区是最年轻的校区。总有家长会问,这么年轻的团队行不行?这么年轻的学校行不行?年轻首先要有正视问题的态度,所以我打算跟大家聊聊重新定义年轻的四个维度(图6)。第一是经验,年轻一定意味着没有经验吗?我们都说现在成年人不是由年龄决定的,是由认知水平决定的。有些50几岁的成年人也未必比一个18岁的孩子心智成熟,所以我们应该告别用年龄定义经验的习惯。
更何况,海淀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一个全新的校区,我们有着青苗集团23年的办学历史和经验做支撑。一个团队是否需要时间磨合,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团队的磨合速度也不是由时间决定的,是由价值观的匹配程度决定的。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拍即合,不是同一类人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们队伍是中外团队合作最好的。
改革比创新更难,一所发展十几年的学校当然有很好的积淀,但它一定也有固化的问题。想要去掉问题其实更难,因为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一张白纸。品牌是由人创造的,大家听到的人大附、清华附也好,青苗、鼎石也好,我们还是要看这些品牌背后的人是谁。在以人为本的校园里,优秀的团队是最贵的奢侈品。
年轻还有什么好处,我们看看态度。我们是一支冲锋陷阵的队伍,创校团队的冲劲十足。我们更加看重口碑,更加看重家长和学生的体验,因为我们小,所以纠偏速度很快。我们不仅有正视问题的态度,我们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年轻而朝气蓬勃的团队该有的素质。我本人会和青苗海淀校区一起努力,继续证明给大家看,年轻有为四个字是可以货真价实的。
在青苗海淀这所年轻的学校,学生享有最高的师生比,我们学校的可用设备最新、生均可利用资源最高,人人都有展示领导力的机会。我相信大家如果有机会走进青苗海淀,就会有非常深刻的感受。在这里你会找到从一个家走进另一个家的归属感。
最后,我用我们外方校长第647天的黑板报来结束我的分享:We all make choices, but in the end our choices make us. 我们都在做选择,但最终是选择成就了我们。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 青苗学校海淀校区初高中中方校长刘迎慧讲述:看IB学校如何融合顺义与海淀特色》介绍。国际教育前线,从业十年,专业的国际学校择校服务平台。全国国际学校一站式择校服务,规划目标学校入学备考方案。快速了解您所在地域国际学校排名、学费、入学条件、校园开放日,欢迎在线预约咨询或者电话:4006-1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