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在小学就转入国际化学校吗?
但孩子太小,不适应怎么办?
新学年又见许多新面孔
面对不同性格和需求的学生
杭州威雅如何帮助他们顺利融入?

杭州威雅谨以此视频向全体教育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敬意。感谢你们用耐心与专业守护每一个蓬勃生长的灵魂,是你们,让卓越从理想变成现实。
全方位关怀
快速度过阵痛期
「来到新环境,想家是难免的。」杭州威雅小学部中方校长于丹女士拥有20年国际化学校管理经验,她指出,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稍弱,不适应陌生环境实属常见,且通常会持续半学期至一个学期。
小学部执行校长Andrew Duguid
与于丹校长共同主持开学典礼

这段「阵痛期」,该如何顺利度过?
首先,小学部通过「三师模式」为学生提供全面支持:每班配备一名外方班主任,会常驻班级内负责日常管理,同时负责英语等课程教学;一名中方导师,负责数学、中文等课程教学并协同管理;每班还配有一名助教,协助教学与家校沟通等工作。

一年级考拉班班主任Lisinka Kriel老师是杭州威雅创校成员,她每年迎接的新生总是最多的。据她介绍,老师们会在开学前为全体新生准备一份「入学欢迎信」,并附上老师介绍、日程安排等细节信息,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校园环境。
「有的孩子上周来上学时还会哭,但短短一个礼拜,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这周再也没有孩子哭过。」Kriel老师欣慰地说道。

其次,建立稳固的社交圈也能有效缓解焦虑。小学部推行「伙伴同行」制度,鼓励新老生结伴学习与活动。交到朋友,标志着新生正在真正融入。

若选择寄宿,学院老师同样会密切关注学生的适应情况。但于校长特别提到,低龄住校挑战不小,出现情绪反复很正常。学院以人性化管理打造缓冲期,允许家长与孩子适时见面,用尊重和关怀帮助学生平稳过渡。
高频次沟通
家校同行助成长
新生入学,家长的焦虑往往不亚于孩子。为此,杭州威雅建立起一套高频、透明的家校沟通机制。
各班老师会通过家校沟通软件,及时分享孩子的在校动态——可能是一次勇敢的发言、一张专注听课的照片,或是一份进步明显的作业。这种「点滴可见」的细致沟通,让家长能近距离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面对家长的询问,老师也一定会尽心解答。作为一年级班主任,Kriel老师总会收到来自家长的各类问题,无论多忙,她总会抽出时间耐心回复,「我希望家长知道,我们就像孩子在学校的父母,无论家长或学生有任何需要,我们永远都在。」


此外,学校会定期举办家长见面会,面对面交流孩子的适应情况与发展建议,并同步教学进度、分享教育经验,确保家校步调一致。
只有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家长们才能真正理解并认可杭州威雅的全人教育理念,与学校携手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定的同行者。
个性化培养
高师生比激活潜能
「每一个孩子都卓越」不止是愿景,更是杭州威雅时刻践行的教育准则。依托小班化教学与1:3高师生比,老师有充足的条件与能力,关注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并努力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独特的品质:兴趣特长、行为品格、甚至努力程度,均可作为卓越的标尺。
学术层面,杭州威雅拒绝「唯分数论」,而是希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终身学习者。小学部老师擅长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自由表达,因为这既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直观体现,也能带动同伴学习,提升课堂整体效率。

老师还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精准分层教学,确保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同步发展。以英语为例,多数学生能在课堂中获得母语级的语言习得环境;若学生语言基础有差异,老师则会通过分组授课、双语辅助、点对点支持等方式,尽快帮助学生适应全英文教学。


其次,作为一所英式寄宿学校,杭州威雅从不以高压管理培养「乖孩子」,而是借助科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规则背后的含义,最终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管理。
小学部学术副校长Jonathan O'Sullivan先生特别介绍了「交通灯行为规范系统」:表现好亮绿灯,整体满意但有瑕疵亮黄灯,需认真改进则亮红灯。这套体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他们主动去做「对的事」和「好的事」,为成长开启绿灯。


O'Sullivan校长还指出,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但方式各不相同。杭州威雅推行鼓励式教育,在细节中观察每个学生的优点。无论是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参与活动还是热心帮助同学,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威雅币」,积累后可兑换奖品。小小的奖品带来大大的激励,不断引导学生保持良好行为。
在杭州威雅,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被理解、被激发——因为卓越,从来不止一种模样。我们愿与每一个家庭携手,共同陪伴孩子走向更宽广的未来。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