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深圳市富源学校主题班会的育人实效,4月24日晚,我校特邀深圳市德育工作专家,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教研员谢德华主任,为全体班主任开展关于主题班会如何开展的专题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会议由我校刘涛副校长主持,教科所德育中心李宁主任、各学部德育主任以及全体班主任老师参加培训。
在培训中,刘涛副校长提出了我校在班会课设计与实施方面一直探索的问题:如何让班会课兼具“温度”与“深度”,既“接地气”又“有高度”,以及如何通过班会课切实推动班级发展与学生成长。针对这些问题,谢德华主任围绕“主题班会的实施策略”这一主题,结合丰富的案例和多年的实践经验,为老师们系统解析了班会课的设计方式与实施策略,带领全场班主任老师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会革命”。
破冰时刻:
原来班会是“宝藏课堂”
讲座伊始,谢德华主任通过与老师们的有趣互动,抛出“班会课究竟是‘会’还是‘课’”的问题,并播放一段“10后学生模仿老师”的趣味视频,犀利地指出传统班会无序、无效、无趣的痛点。他强调,班会课是解决问题的课程,是围绕班级问题展开的一系列课程,旨在解决班级实际问题。
干货分享:班会课的新上法
谢德华主任以“小问题、精素材、妙形式、真体验”为核心,结合丰富的案例和实操建议,为班主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
小问题,大起点:
从班级真实需求出发确定班会主题
谢德华主任强调,班会课的起点应是“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追求形式。他指出,当前部分班会存在“假大空”的问题,主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教育效果虚化。
二
精素材,妙讲授:
用真实案例和多元资源激活教育场域
素材选择是班会课感染力的关键。谢德华主任提出,素材需兼具价值观导向、趣味性与生活关联度,避免空洞说教。
三
巧形式,深体验:
从“教师主导”到“学生在场”的范式转变
谢德华主任提出,班会课应突破“讲授式”传统,采用教育戏剧、游戏化探究等形式,让学生成为主角。
四
真实践,新生活:
让班会成为学生成长的“生活起点”
“班会不是表演,而是真实生活的切片与延伸。”谢德华主任强调,班会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将课堂感悟转化为日常行动。
在培训的尾声,谢德华主任给老师们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五一”节临近,希望老师们能围绕“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五一”开展一个或多个班会,让“五一”成为班级师生独特的生活体验。
行动倡议:从理念到实践
随后,刘涛副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了谢德华主任的精彩分享,并表示本次培训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新起点”,希望老师们以“真教育”的情怀,将“小班会”做成“大文章”,让每一次班级活动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事件”。刘涛副校长特别强调,班会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推进校风与班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班主任实现专业化成长的必修课程。
最后,刘涛副校长对班主任老师们提出“三个一”落地要求:一是各学部围绕“将理念转化为设计、将设计转化为行动、将行动转化为成果”开展集中研讨,形成“年级特色方案”;二是班主任可自主设计以“有意义的五一”为主题的劳动实践、亲子共读等微活动作为自愿作业;三是各学部组织班主任在5月完成一节实践课例展示,同时建议建立“班会课资源库”形成长效机制,定期分享优秀案例,实现“一人创新、全员共享”。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此次培训为班主任打开了“看见学生、看见生活”的新视角。正如谢德华主任所言:“班会不是舞台表演,而是师生共同走过的一段真实生活。”当教育回归真实需求,当素材与生命体验碰撞,班会课终将成为照亮学生成长的“一束光”。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