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南京威雅学霸出圈!港大 offer + 港科技全奖,凭物理闯荡世界

南京威雅学霸出圈!港大 offer + 港科技全奖,凭物理闯荡世界

南京威雅学校的教育版图中,一颗耀眼新星正冉冉升起,其光芒甚至跨越了地域界限,惊艳了整个教育界。这位学子的升学成绩宛如平地惊雷,震撼人心 —— 不仅成功将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收入囊中,更是凭借卓越的学术实力,一举斩获香港科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而助力她一路过关斩将、闯荡世界舞台的 “秘密武器”,竟是物理这门充满魅力与挑战的学科。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Yulai的传奇故事,探寻她以物理为圆心,丈量世界的精彩旅程 。

 

和Yulai的交流,多少有几分出乎意料。

虽然她横扫了包括港大在内的四所香港顶尖高校的录取,甚至拿下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虽然她在钟爱的科学之外,还精通音乐,热爱文学和艺术,甚至还略通五种语言,但你依然觉得,她和那种传统意义上「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孩子不太一样——

她不是一只「优秀的绵羊」,她没有当代精英青年身上普遍存在的「空心病」,恰恰相反,她是如此笃定,又是如此开阔,她锚定了「物理」这个圆心,又在天文的浩瀚、哲学的深邃、数学的缜密、化学的神奇、音乐的曼妙、文学的浪漫、艺术的恢弘中,不断拓展认知的半径,以始终生长的圆周,重构着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她捕捉到了物理和它们的联系,她渴望用物理解释整个世界。

她思考着那些终极的命题,她渴望建构一种更清晰的共识。

 

逐渐锚定的圆心

从看星星到A-level量子物理

Yulai上中学后迷上了看星星,加之从小就阅读了许多科学和哲学类的启蒙读物,她时常忍不住会想诸如宇宙的开端、我们将要往哪里去之类的深奥命题。虽然父母都是哲学教授,Yulai却选择了在物理方向深造,这其中的缘由,还要从她来到南京威雅后的那节A-level物理课说起。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量子物理,讲牛顿和胡克在争论『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的问题。牛顿觉得是粒子,胡克却坚持『波动说』,他们二人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实验论证,就此引发了物理界长达三百年的论争。直到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通过光电效应,证明了光既是粒子又是波,才以『波粒二象性』终结了这场跨世纪的争论。」

Yulai说,正是这段历史,坚定了她对物理的选择。在Yulai看来,哲学总是给不出确定的答案,哲学家之间也始终存在分歧,对于渴望探究世界本质的她来说,物理就成为了更有力的工具和支点。

 

虽然物理经历了四次革命,每一次都颠覆了过去的观念,但每一次大家也总能达成新的共识,即使还留有很多问题待解决,可也取得了很多突破,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了世界。

你或许会觉得惊讶,「量子物理」这样高深的学问,为什么会出现在高中的课堂里。

事实上,这就是A-level课程体系区别于传统高中课程的一大特点,因为学生只需要选择三至四门课进行学习,所以每门课覆盖的知识面都极广,和现实世界的联系也更为紧密。传统的高中物理只考察力、热、光、电四个部分,但A-level课程除了这四大领域,还会涉及粒子物理、量子物理、天体物理、核物理、化学物理等内容,带给孩子更广阔的学科视野和体验,为未来的发展埋下更多可能的「种子」。

 

此外,Yulai的物理老师Euan曾在英国的大学任教,他会有意无意地在课堂中渗透一些大学阶段的知识内容,再加上A-level物理原本的学科深度,正是这些超前的启迪,激发出了Yulai在物理领域的学术潜力,从而征服了香港大学这样全球顶尖的学术殿堂。

 

不断延展的半径

当物理与X 跨界相遇

Yulai的学科「触角」极其广泛,除了物理、数学、化学、高等数学,她甚至还选修过半年的A-level艺术,直到十二年级,还一度坚持旁听A-level音乐。在这样看似不着边际的「漫游」中,Yulai惊奇地发现,似乎每一种全新的探索,都可以从某个角度指向「物理」这个神秘的「圆心」。

例如学习高数中「向量的叉乘」时,Yulai一度有些疑惑:两个向量A和B叉乘,就会产生一个垂直于它们的新向量C,这样的规定究竟是从何而来?直到在物理课上学习了电磁学才明白,原来「叉乘」是为了解决磁场方向的判断、洛伦兹力的计算等一系列物理问题。

再比如,化学课上做「焰色反应」实验,用火灼烧不同的金属,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学习了物理中的「量子跃迁」,Yulai才彻底明白其中的原理:电子吸热后会发生状态的改变,进而以光谱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不同金属元素的光谱线不同,就让火焰显出不同的色彩。

 

「数理化」是三门频频被人「打包」提及的学科,但很少有人能像Yulai这样直白、清晰地讲出它们三者的关联。我们惊讶于Yulai的发现,也忍不住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赋予了她如此强大的思考力?

Yulai告诉我们,威雅的老师都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而非对题目的计算。

数学老师会在课上带大家推演公式,「比如之前有一个三角函数的公式我总是记不住,老师就会带我用一个最基础的公式去推演其他所有公式」。

化学老师会创造丰富的实验机会,让Yulai去还原和感受当年科学家探究问题的原始过程。

物理老师则会结合自己的工程学背景授课,例如通过英国布劳顿大桥因为士兵齐步走产生共振而倒塌的故事,让大家对「简谐运动」有一个更形象的感知。

 

其实,「重理解、轻计算」,这也是A-level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另一大特点。A-level物理的计算题只占到一半,另一半全部是现象分析题。比如同样是把一个盒子抵在墙上,传统题目往往会要求学生计算需要多大的力才能阻止盒子下滑,但A-level物理则会让学生解释,为什么给盒子一个横向的推力,却能阻止它纵向的滑落?正是这样的训练,让Yulai养成了爱追问、爱思考、爱探究一切事物本质的习惯,塑造了深度与广度兼备的「思维力」。

Yulai把这样的「思维力」,从理工科迁移到了学习的各个领域,也带入了对自我的分析和洞察之中。

 

她热爱音乐,是一位「钢琴十级少女」,她发现音阶的本质,就是对声音振动频率的一种划定方式,而对乐理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她的演奏,更丰富了她对物理的理解;她热爱艺术,喜欢欣赏巨型壁画,在复杂的画面中,她总能辨识出一种和谐的结构和韵律之美;她热爱文学,酷爱莎士比亚晚年的奇幻剧,她说那种阅读体验很奇妙,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奇幻人物和情节,就像做竞赛题一样,让她看到知识总有另一种运用的可能——

或许这就是我,喜欢秩序和规律,也喜欢新奇和意外,我的终极梦想,就是用物理穷尽这个世界所有的意料之外。

 

 

渐渐完整的圆周

沟通能力让学术之路走得更远

Yulai的学术理想不可谓不远大,但「想要走得快,只要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还需结伴同行」,港大的录取、港科技的全额奖学金只是追梦的开始,未来想要真正实现「用物理丈量整个世界」的梦想,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之前的高数老师告诉我,他刚去英国读博的时候,还保持着国内高中一个人埋头研究的习惯,所以项目进展十分缓慢,但反观英国本土的同学们,却总能在热烈的头脑风暴中碰撞出思路和火花,不断推进课题。另一位研究核化学的老师也一样,他的实验卡点,居然是在一次闲谈中,从研究有机化学的同学那里找到了突破口。他们用『过来人』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学会沟通将对学术研究产生多么大的助益。

Yulai告诉我们,学校非常注重对协作能力、利他精神等社会性的培养,而自己在南京威雅最大的成长,就是变得更开朗了。

 

我以前的性格不是很好,有的时候会很害怕跟别人交流。但是来到威雅之后,因为有很多的集体活动,你需要和各种老师、同学打交道,再加上我们上课的时候小组活动比较多,经常需要合作完成一些项目,比如化学课上的小组实验、物理课上的小组讨论,英语课上我们还会围成一圈读书……这些经历都让我变得更加勇敢。

 

这正是南京威雅「全人教育」的珍贵和动人之所在。

虽然我们只是一所K12学校,却主动扛起了比「名校offer」更长远、更深刻、更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自信心、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坚毅、勇敢……这些看不见的「软实力」,才是威雅教育真正的竞争力,是我们为孩子计深虑远后,默默耕耘的教育重心和方向。

 

Yulai说,她希望未来自己可以成为一名老师,从事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去探索那些亘古的谜题。我们祝福并且相信,她定将带着威雅时光赋予的能量,划出更广阔的学术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