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中学的生物教研组积极响应教育创新号召,在生物教学领域展开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以实验教学作为切入点,老师们针对教材中的基础实验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优化与改良。他们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教育洞察力,不仅对实验步骤、方法进行细致打磨,提升实验的精准性与可操作性,还进一步开发出众多独具创意的创新类实验,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实验视野与思维深度。
为了让这些精心设计的实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老师们还不辞辛劳,编写了专属的校本实验指导手册。这本手册凝聚着老师们的智慧与心血,不仅详细阐述了各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还融入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剖析以及拓展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且系统的实验学习指引。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石室中学生物教研组成功推动了生物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学生创造了更为优质、高效的生物实验学习环境 。
生物教研组构建学习共同体,依托学校创新实验室,围绕一系列前沿的生物学实验展开校本化研究,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这里,实验教学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求知欲的大门;又如一片沃土,滋养着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似一个摇篮,孕育着创新人才的未来。
PART 01
创新实验 引领突破
生物教研组老师们围绕一系列前沿的生物学实验展开校本化研究,微生物培养、PCR扩增、DNA电泳等实验进入高中课堂。
1. 果蝇实验
开展以果蝇为材料的遗传学规律探究实验,通过项目式实验活动达成学习的模块化,系统化。
2. 组培实验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菊花或其他植物幼苗开展系列教学活动。
同学们亲自动手体验植物组织培养的全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与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3. 生物实验中的劳动教育
同时,还从教材中挖掘发酵专题中的相关素材,形成劳动教育素材库;进一步基于劳动教育素材库,植根于发酵文化,开发劳动教育教学课例;开展发酵专题的理论与实验课程,增强学生微生物实验中无菌操作、分离技术等技能;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独立进行发酵产品制作,通过劳动过程中的实验操作、问题解决与反思修正,提升劳动素养;最终汇总学生们的发酵产品,进行产品展示、交流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劳动中建构发酵相关的大概念。
以学生自制传统发酵食品为例,结合实验过程填写实验报告单,将发酵产品制作的过程和参与劳动的心得体会以海报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类别包括腐乳、酸奶、米酒、果酒、果醋、豆豉、豆瓣等。
实验教学,是点燃学生求知欲的火种。 当学生走进实验室,亲手操作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那种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的喜悦,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实验教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沃土。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这些都将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验教学,是孕育创新人才的摇篮。 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探索、自主设计,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最终获得新的发现、新的突破。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PART 02
基础实验 精研细琢
改进了21个基础类实验,有效降低生物实验成本,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所有校本实验的开展,生物教研组老师们都充分进行了教师预实验,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学案,每节课都有全程的拍摄记录与课后集体反思。
PART 03
育人成效
各类获奖硕果累累
✦
生物教研组发表实验教学论文10篇,开发校本实验手册4册,形成“基础-拓展-创新”三级课程体系。
课题成果:2项省级课题《基于跨学科教学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研究》《高中生物学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验资源建设与实施》等立项;2项市级课题《基于跨学科教学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培育结构与功能观的高中生物学学习进阶教学实践研究》等立项;形成《探寻生命密码——从果蝇实验讲起》等校本课程,打通学术科研与常规实验教学实践的壁垒。
PART 04
理解为先 扶放有度
——高中生物学聚焦高质量课堂
2025年3月11日,成都石室中学承办成都市高中生物学主题教研活动,聚焦高中生物学高质量课堂教学策略及建议。
1. 北湖校区罗诗语老师作专题讲座
北湖校区罗诗语老师作《贯穿式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分享了贯穿式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情境素材的获取与选择,设计连贯的情境教学流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与科学素养,并举例说明了五种类型的贯穿式情境教学,强调其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实施要点。
2. 北湖校区李倩老师献课
北湖校区李倩老师和高一(11)班的同学共同展示了《受精作用》一节课例。
本节课结合我国生育政策创设了“为什么同一父母的子代性状不完全相同”的生活现象情境,采取了模型建构的教学策略。
3. 文庙校区陈亮老师作主题讲座
文庙校区陈亮老师作《激发创新思维、培育核心素养——石室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发与实施》的主题讲座。全面介绍了石室中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
4. 郑达钊老师点评和总结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学生物学教研员郑达钊老师对石室中学三位老师的讲座和展示课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充分肯定了石室中学的生物教学策略方法与特色实践。
SHISHIHIGHSCHOOL
总结
在 “双新” 教育改革浪潮澎湃的当下,成都石室中学生物教研组勇立潮头,敏锐地锁定实验教学作为撬动教学变革的关键支点。他们将 “科学探究” 这一核心素养,巧妙且深入地融入课程的每一处脉络,如同将鲜活血液注入生命体,赋予课程全新活力。
教研组大胆突破传统课堂的固有樊篱,积极构建起 “理论 - 实践 - 创新” 三位一体的创新育人模式。理论教学中,教师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晦涩的生物知识娓娓道来,为学生筑牢知识根基;实践环节,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验的探索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锤炼科学探究技能;而创新板块,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在这样的育人模式下,石室中学致力于培养出一批批兼具深厚家国情怀与严谨科学精神的未来栋梁之材。学生们在浓厚的人文熏陶中,心怀家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科学精神的滋养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探索未知,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