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只专注所爱,竟敲开剑桥之门?国际部学子 Jason 的逆袭圆梦路

只专注所爱,竟敲开剑桥之门?国际部学子 Jason 的逆袭圆梦路

高中三年的时光,宛如一部丰富多彩的青春史诗,每个人心中都藏着无数或激昂、或温馨、或曲折的故事。在逐梦顶尖学府的漫漫长路上,实外国际部的学子们究竟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又是如何凭借顽强毅力一一克服?在勇敢地突破自我、大胆尝试各类挑战的过程中,他们又收获了怎样宝贵的成长与蜕变?实外国际部特别推出毕业生故事专栏,将全方位、深层次地为你揭开优秀毕业生在国际部三年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带你沉浸式感受他们的青春奋斗之旅 。



【录取院校】

英国方向: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华威大学、布里斯托大学

加拿大方向:多伦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奖学金折合人民币超180000元)


PART.01

从竞赛班到国际部,只为“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初二学习完初三的内容,初三进入学校竞赛班提前学习高中课程,按照这个进度,Jason原本也应该在高中毕业后与当时的同学们一起参加高考,然后升入自己目标的985、211高校。


而如今距离高考还有不到100天,Jason已经手握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两所世界级顶尖名校的录取,还有加拿大TOP1的多伦多大学等名校向他递来了橄榄枝。回顾当初转到国际部的决定,Jason的初心只是想“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一路超前学习,别人眼里看起来游刃有余的学霸经历,在Jason本人的回忆中,这些经历背后是日益繁重的课业、密集的考试,让他放弃了许多原本想要坚持下去的爱好。


于是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为了拥有更多追逐兴趣的时间和空间,Jason下定了转入国际部的决心。


PART.02

国际部让他拥有更多选择,兴趣落地生根

在“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件事上,Jason有着充分的好奇心和行动力。

初三年级,在紧张的学习任务之外,他因为对经济学的兴趣,利用仅有的空闲时间参照钱颖一教授在清华主讲的曼昆经济学科,对曼昆的经济学进行了自学;高一到高二,他又因为对理论数学生出的探究心,开始涉猎大量高中知识体系之外的大学乃至研究生数学内容,阅读了大量中英文数学教材。

“我转入国际部,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时间花在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回顾自己当初选择实外国际部的那个决定,Jason笃信自己当时“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的愿望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在兴趣爱好上,现在的他不仅每个周末都能有固定的钢琴时间,在国际部的运动选修课上,他也能和同学们一起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在学海徜徉之余,给身心以充足的养料;

在学科爱好上,通过过往积累的经济学知识,以及在国际部系统化的经济学科训练,他成功建立起了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也在国际知名的经济学赛事中以奖项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最重要的,是他通过不断的向外求索及向内探寻,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数学学科上的优势特长,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并且确定了自己今后愿意专注付出探索的领域——理论数学。


PART.03

竞赛 + 科研 + 兴趣:国际部给了他‘多条腿走路’的底气

进入实外国际部之前,最吸引Jason的就是这里相对宽松的时间安排,能够让他有更多时间去发展和探究自身的兴趣。

实际来到国际部之后,升学+教学+德育三位一体的升学体系,让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入校起就拥有了自己的个性化升学档案,以他的学科优势、个人特长和升学意愿等多个维度信息为参考,国际部的老师们为他推荐了一系列的数学竞赛及活动。


 
高一年级,Jason不仅在澳大利亚数学测评、美国数学测评等数学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高一下学期,他更是通过学校推荐,成功在全国200+所学校1000+组学生报名的“科学苗子”项目中脱颖而出,参与进这个由中科院院士亲自带队、目标“培养未来科学家”的项目。


在为期20天的集中学习中,Jason所在小组由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刘若川教授带队,对抽象代数等方向的数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研究:“‘科学苗子’项目算是我对理论数学感兴趣的起源,通过这个项目,我有机会和国内的学术权威、其他学校的优秀学子相互交流,深度领略了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



面对这一个对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有极高要求的领域,当时的Jason在着迷之外,由于学术眼界的限制,仅能在抽象概念的表面含义层面徘徊,为了深入探究各种数学概念、理解其揭示的数学对象的深层结构与联系,他自此开始了漫长而又专注的探索之路。


PART.04

攻克数学难题的“秘法“”——降维打击

对知识充满好奇、对学习充满热情,是大多数老师对Jason的共同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Jason表现出了与理论数学研究所需要的能力十分相近的本质——比起迎难而上,Jason更多是一个喜欢寻根究底的人,面对学习中的难题,Jason更喜欢着眼于问题背后的本质,去攀登那一座更高更险的本质之峰,培养高纬度的认知以解决低纬度的难题。

“我遇到一个比较困难的数学问题时,会尝试着先去掌握更难的内容,”因为有着强烈的探究心,Jason在日常的学习之外,会付出很多时间去自学数学领域的相关知识,这是他在学习上能够始终保持超前进度的诀窍:“例如A-Level数学中微积分板块的内容,如果现阶段的A-Level教材和习题让你觉得困难,那么可以尝试去找到大学的微积分教材,通过学习更先进、更简洁的方法,在掌握问题的本质后,现阶段的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在对各种数学理论的学习上,Jason同样也是如此。虽然“科学苗子”项目阶段他还感觉困难,但从那以后,自第一本《代数》开始,到《代数学方法》再到《数学分析原理》,Jason开始广泛涉猎各种数学教材书籍,迅速扩充自己的数学书单,从美国的研究生数学教材到国内大学高数教材,在持续的钻研中,Jason不仅扩充了自身的数学知识库,也为今后的学科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PART.05

50%内容靠自学,揭秘学霸的“硬核”学习公式

回顾Jason一路以来的学习经历:学习进度远超同班同学、学习广度跨越多个年级,在很多人看来,Jason与数学之间应该是一个关于天赋的故事。

但带了他三年数学的导师Evelyn却觉得,比起纯粹的“天赋论”,Jason是一个努力属性同样被点满的学生:“Jason非常善于深度思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想要挑战和探究的数学问题,他会在课外付出非常多的额外努力去演算、验证。”

“高中阶段我可能只有50%左右的时间花在了校内课程的学习上。”在被问及自学与课程内学习的精力分配时,Jason有些语出惊人,但深挖他的学习内容,却发现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他所有的学习所得都反哺到了探索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

因为数学天赋引领,让Jason找到了对理论数学的热爱,又因为这份热爱,让他能够完全沉浸在研究性的学习中,通过解决一道道数学难题、领悟一个个复杂理论,灵活拆解和融合大量习题与教科书中的学科知识,构建起堪称庞大的知识体系结构,支撑他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融会贯通,能够迅速调动自己日常积累的知识技能解决学习中遇见的各种难题。

因为足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句话可以很好地概括Jason身上天赋和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PART.06

预录取不是终点,沉心静气才能奔赴更好的未来

“录了录了!剑桥录了!”

犹记得大年初二那天,实外国际部 2025 申请季录取信息共享群里,消息如潮水般不断刷屏。Jason 同学率先斩获成都地区第一封剑桥大学预录取通知书的喜讯,瞬间点燃了老师们的热情,整个教师群瞬间沸腾,大家纷纷为他送上最真挚的祝贺与赞美,字里行间满是骄傲与欣喜。

 


然而,与老师们的激动万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Jason 本人却表现得超乎寻常地淡定,仿佛这一重磅消息只是他漫长求学路上的一个小小注脚。甚至在他日常分享生活点滴的朋友圈里,也不见任何关于此事的只言片语,宛如一潭平静的湖水,未泛起一丝涟漪。

“太‘淡定’了!”

当 Jason 的老师和同学们回忆起他收到剑桥预录取之后的表现时,都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内心深处又有一种 “不愧是他” 的笃定。“Jason 就是这样一个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能沉稳自若、沉得住气的同学。就好比在日常紧张忙碌的学习环境中,哪怕周围喧嚣躁动,同学们嬉笑打闹,他总能雷打不动地安安稳稳坐在座位上,全神贯注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那份专注与定力,让人由衷钦佩。”

在校园里,Jason 的形象总是简单而又独特。一本书,外加一本演算本,便是他最常见的随身物品。这两件看似普通的东西,却承载着他对知识的无尽渴望与探索。书本是他遨游知识海洋的舟楫,带他领略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演算本则是他思维驰骋的战场,密密麻麻的数字与公式,记录着他攻克一道道难题的艰辛与喜悦。


“我是觉得预录取还不能代表最终结果,我现在还在为笔试做紧张的准备阶段。” 当让 Jason 本人回忆申请剑桥一路走来的种种感受时,他的话语中更多地透露出对当下目标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如果最终能够如愿踏入剑桥大学的校门,开启我的求学之旅,我希望自己能够在理论数学的广袤天地里广泛涉猎各种前沿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拓展知识边界的机会。并且尽可能早地参与到研究项目当中,在实践探索中,最终找到那个能让自己全身心沉迷进去、深耕细作的研究方向。”

若要问他从最初确定数学专业,到最终成功收获剑桥大学世界排名第二的数学专业录取,这一路究竟需要历经多少艰难险阻,走过多少崎岖坎坷?Jason 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地简洁 —— 两步。在他看来,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只需明确目标、并持之以恒地为之付出不懈努力这关键两步。

在他的认知里,结果固然至关重要,它是对过往努力的一种肯定与回报;但为之拼搏奋斗的过程,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那是一段充满汗水与欢笑、挫折与成长的宝贵经历,塑造了如今更加坚韧、更加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