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冬日研学项目|深入湘西:体验他们的悲喜,我亦参与其中

冬日研学项目|深入湘西:体验他们的悲喜,我亦参与其中

 

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从北平匆匆赶回湘西。临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

 


2025年1月10日,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的学生从上海出发前往长沙,游岳麓山,至夸父村,沿着沈从文当年船行过的沅江,在鸭窠围读《鸭窠围的夜》,在茶峒看翠翠和爷爷的拉拉渡,在凤凰参观沈从文故居,每日在群中分享自己的摄影与随笔。

 


 

Day1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的山中小径,一系列璀璨的名字曾在此徘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毛泽东……凭山远眺,可以想见古长沙郡的城池,以及波光潋滟的湘江。文明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不断传承发展,生生不息。

 

 

 

 

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片旷野,

但每个人都可以是旷野人生。

——10A Lee 刘田喆

 


沪上飞鹏,破晨雾,直向潇湘奔去。

俯瞰山河,心潮涌、尽是英雄曾顾。

岳麓葱茏,湘江水阔,千古英魂舞。

毛公风范,至今威震寰宇。

 


遥想窑洞深居,论持久战策,惊世雄著。

逐鹿中原,谈笑间,蒋氏王朝倾圮。

倒海移山,似共工怒触,不周倾柱。

九州同仰,伟绩千秋垂赋。

——《念奴娇·缅毛公》10E Adison 周生贤

 

 

 

阶前荒草盼斜阳,碎冰勾月聚潇湘。

灯影亮,夜微凉,喧嚣无处见, 寂寂明月光。

——10A Sophia 花飞燕

 

 

 

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鲜艳草莓

我舍不得吃掉这一种感觉

那树枝上零零碎碎的树叶

是记忆里有味道的风景

——10C Alaric 金智轩

 

 
 

 

 

Day2 夸父村

 


在夸父村,我们乘船游沅江,看沈从文写过的寡妇链,体会水手当年与自然搏斗的勇气与悲壮;我们采访当地的村民,聆听不同的人生故事,体会个人面对命运的渺小,也感受人的坚韧与达观力量;我们记录农村杀年猪习俗的过程,在篝火旁思考,感受一场有关生命的教育。


 
泛棹于沅江之上,身下的老式柴油发动机稳定地轰鸣,震着五脏六腑与其一同鼓动。转头可以看见窗框上清晰的、剥落了的纹理——裂痕从上到下跌落了。向下看见绿水拨清波,船身破开银镜一样的水面翻起密而小的水浪。再向上看是山麓掀起的重重叠嶂。船舱里涌动温暖湿润的空气,当是时脑海里很容易地上浮那句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0C Stella 吴奕萱


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生活着世世代代的农民

黝黑的皮肤和花白的胡须

矮小的身躯和厚实的臂膀

红土染红了天,水中旋起漩涡

慕名而来的淘金者,永远沉睡在水面之下

白骨和金子又有什么差别呢?

河神啊!请保佑我们捞到金子

河神啊!请保佑我们不成为白骨

树根深扎进土地里

要是想带走我的话

就连同我脚下的土地也一并带走吧!

畜生的悲鸣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10C Elaine 刘依晨

 

 


无数双手将其死死摁在长凳上,挣扎自然无济于事,它也停止了嘶鸣。弯曲的、不规则的,长刀,没有温度,在其脖颈处来回游动,冰冷的温度刺激着滚烫的皮肤。刀锋毫无拖沓,果断地刺入,拉破大动脉。乌黑的、殷红的血液,喷涌似水泵,洒入木桶中。猪又发出声声嘶鸣,但是不如先前般尖锐,鲜血汩汩流出,尖啸声声悲戚。生命,随着血液,涛涛般流失,进入容器,离开躯体。我似乎也感受到了疼痛,一种撕裂喉头的疼痛。它最终还是不动弹了,它的腿、尾渐渐趋近停滞。乡民们笑着,唱着,庆祝将要到来的盛宴,眉眼间是溢出的满足、喜悦。我由衷地为这一份丝毫不被污染,纯净的,是人之天性的淳朴而欢呼。这是属于小农经济独特的丰收、喜悦。生死鲜明。

——10F Emma 傅绮妍

 
烟火气息充斥着小镇的清晨。喧嚣的人声,袅袅的锅气,橘色的晨曦怀抱下,被行人与车辆激起的闪烁尘埃…这令我着迷的城镇生活,却只是湘西人一个平凡的早上。

——10D Jessica 朱厚宁

 

 


 

 

枝叶铺满梯台/

引诱我们登山/

看看他的珍宝

——10F Xavia 梁希宇

 

 

 


Day3 鸭窠围&浦市古镇

 


随着大坝的建立,水位的上升,沈从文笔下“高大壁立千丈的山”早已不在。见证时光变迁的,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妪,她为我们搬来了小椅子,讲述鸭窠围过去被称为“小南京”的繁华景象。沈从文想象五湖四海的人们来到这里烤火又分离,写道:“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

 


当我们在浦市古镇聆听辰河高腔,尝试踏虎凿花,那些过去的人儿从历史长河中苏醒,清亮有力的曲调与细腻精美的花纹浸润我们的生命,民俗文化传承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

 

 
叔叔看起来四五十岁了,可他仍认为自己是“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不知是对一种后继无人的无奈与自嘲,还是因为现如今站在台上的,大多都是花甲古稀之岁的老人。在他的眼里,我看到了另类的光芒。热情的介绍声,期盼学生尝试的眼神都藏不住他渴望将辰河高腔传承下去的决心。可...没有回应的我们似乎也印证了此类非遗文化的最终去向,我的内心也不免多了一丝惆怅感伤。

送我们离开时,他渐渐隐藏了眼里的那一份光芒,我忍不住三步一回头,似乎那茂密的头发中多了一丝不合群的白色,似乎那挺直的脊背也有了弯曲的迹象...

他们现在尚且能拯救“它们”,可谁能拯救他们呢?

为何新事物的诞生,往往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呢?

——10E Harry 彭天宇


 
 
在破旧的小学校舍内,生活着踏虎凿花的传人。在破碎的窗户和脱落的墙皮中,他们似乎很珍惜我们这些“游客”。我静下心来雕刻的作品得到了三位师傅的夸奖,但我其实远远配不上这些夸奖,我只是消磨了一些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罢了。

褪去了商业化的虚伪,这里是真正的古镇。

有人说时代在进步,只有有意义的事物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站住脚,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仔细一想,这些非遗没有意义吗?究竟何为精华,何为糟粕?

——10D Sophia 李庆茹

 

 

 

Day4 茶峒&凤凰古城

 

 

同样是行船,茶峒的宁静与萧瑟,和凤凰的热闹与繁华形成了对比。

 


茶峒的清晨,有老人在河边洗菜,三三两两的人们在街边烤着火聊天;凤凰的夜晚,人们穿梭在灯光装点的河岸,穿着民族服装拍着照片。我们闲谈漫步,走过沈从文行走过的山川陆地,欣赏黄永玉画过的沿岸风景,体会湘西大地生长出来的淳朴生命力量。

 
 

红字催兴音绕梁,红瓦堆房复寻常。

寒阳穿雾洒山径,野岭疏林倚岸堤。

岩前偶有啼飞鸟,旧日人迹繁华稀。

浮光跃金见江撼,鸭戏清涟叩静璧。

君民社稷东流水,笑看沅波入海西。

——《湘西散行》10E Adison 周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