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届开始,北京一零一中国际部每年都有多名优秀的女生被史密斯学院录取,而即将在今年毕业的李同学也收获了来自这所世界名校的offer,即将和学姐们一样传承这份喜悦,开启自己全新的梦想之旅。
2024届101ID学生
李同学
录取院校:史密斯学院
热情、善良、有责任感的“靠谱女孩”是很多人对李同学的印象,不论是在活动中的积极活跃,还是在学业上的胸有成竹,都让她的优秀属性展露无余。这份由内而外的踏实上进是她能够在申请季收获成功的致胜法宝。
自从高一入学以来,李同学就对自己的优势学科和兴趣有了很充分的了解,并一直循序渐进地在这个领域内深耕,充实自己的学术背景,同时致力于用知识改变世界。这样出自本心的理想支撑着她努力精进学业、完成良好的自我规划,最终收获了来自梦想彼岸的回应。
即使是在毕业之际,她依然热心于学校的各种社群活动,为这个大家庭尽一份力,就像曾经的学长学姐们一样,用自己的努力和优秀感染着同伴、点亮这片校园的天空,完成了属于ID Family的温暖传承。
了解自己,然后探索未知
学术的追求,是通向理想世界的钥匙
01
进入高中之后,我对自己高中选课的方向以及活动类型有了初步的规划:因为初中时生化学科成绩比较好,加上对抑郁症、老龄化、身体焦虑等社会议题的关注,我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学业和事业能够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当前人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展开思考。
结合学校的AP课程,我有目的地在化学和心理两个领域做活动、探索兴趣。一开始,为了能够增添一些竞赛奖项,我也先按照很多同学的节奏去准备化学竞赛。
但很遗憾,我发现自己不是“竞赛型选手”,以竞赛为目的去刷题反而降低了我在学术方面的热情和兴趣。但是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收获,比如我不但复习了AP知识,还拓展了在学术领域内的知识面,所以我并不后悔在竞赛上花费时间。
后续在学术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参与一系列的研究型学习活动,希望能够学习一些做学术研究的方法,激发对学术研究的热情。高二时,我开展了社科/健康方向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是“帮助老年人解决视力问题带来的不便”。
进入高三后,我选择了化学和心理课程;参加了一系列相关的竞赛,并在暑假参加了开展了另一个研究型学习项目,这些尝试都围绕着我为自己锚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共同构成了我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思维和知识储备。
在进行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我完成了我的第一篇长篇学术论文,了解到了化学、生物、环科等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感受到了学习生化学科的意义——从更多的角度看待世界,解决关乎人类命运的问题。
能够顺利完成项目,也离不开在学校的AP课程中得到的锻炼,AP Project是一次很宝贵的进行个人研究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第一次将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操上,并且学会了如何查找并有效率地阅读文献、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写学术论文等等研究必备的技能,为我暑假参加学术项目,以及未来在大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申请之路,稳稳攀登
“良师相助+自我管理”筑成梦想云梯
02
我的申请之路是循序渐进的,目标和规划都在进行充分准备的过程中一步步变得清晰。
刚开始择校时,因为对每个大学的印象都只是一些简单的标签,比如排名、录取难易度、有哪些优势专业等等,抱着“有学上就行”的心理,只想找一个能在ED阶段“顺利下车”的学校。
但在和升学指导、父母、学长学姐等人交流后,我发现择校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可能关乎到自己的申请结果和未来四年的学习生活体验,不能草率决定。于是我梳理了一份匹配自己情况的学校清单,在了解录取数据和申请要求的同时逐一到学校的官网进行详细了解。
我在关注的主要信息有这样几点:1.学校的办学理念;2.师生比;3.在我感兴趣的生化领域可选择的专业;4.有什么特殊的项目,比如一些海外学习项目;5.学校的氛围和校园生活。
在选定自己理想的学校后,接下来要应对的就是一系列的申请流程。在这一点上,个人的坚持和努力,老师们的保驾护航,让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顺利完成每一步。
首先是实用的升学指导课程,从高一到高三,老师在课上的不断传授补充,让我对申请流程有了很全面的了解,帮助我根据各个重要时间点作出规划。
在个人陈述和文书写作上,老师们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外教老师们和心理老师丁老师。例如在修改个人陈述时,Jack老师帮我挖掘文章的深度,问了很多一针见血的问题;George老师从写作的角度帮我理清文章的逻辑并提出了措辞上的修改建议。丁老师从心理专业和读者的角度帮助我分析如何把故事叙述得更吸引人、更能突出中心思想;Emerson老师给我提供了特别宝贵的文书修改意见,帮我解读文书题目,启发我脱离写作套路。
尽管有老师们引路,申请也注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加倍的努力去挑战自己。记得在准备ED1和EA大批学校的文书和申请材料时,我是靠充分的自我规划和意志力才度过各种难熬的时刻。
当时,由于需要准备的材料众多,加上自己刚刚入门,文书找不准破题点,同时还得兼顾学校的作业,我写得很痛苦。但我还是针对每个时间节点做出了详细的规划,给自己制定了ddl,同时要求自己绝不能拖欠学校的作业,不然就再也提不起劲来写了。
最终,在一项一项地完成计划中的事情后,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并且越来越有动力了。处理完申请材料的同时,学校的作业也如数完成,我很感谢自己的坚持。
因为从没想到过我也能成为早申下车的幸运儿,在拿到offer后,我开始复盘,到底是运气还是努力帮助我进入了Smith。
首先,我认为是一零一的名誉和历届学长学姐的努力在共同为我的简历背书。其次,虽然奖项不丰富,但我的活动在学术、社会公益、school spirit方面都有涉及,并且有比较清晰的主线,能够体现我对生化领域及健康这一分支的热爱。 除此之外吗,我认为多元化发展也是我的一个优点。
还记得提交申请时,有一个问题是“请用三个词形容自己”,我的回答是perceptive,advocator和empathetic。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身上肩负着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当看到一些社会问题时,我就会不自主地去结合目前学到的知识,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并和家人讨论。也正是对这个责任的坚持,让我收获了现在的成果。
从ID family航向未来
温度与关怀,是一路成长的养分
03
在三年的学习中,101ID为我提供了很多成长的养分。正如我选择申请小规模的文理学院一样,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ID Family这种彼此紧密联系的氛围。同窗之间的联结既是友谊的纽带,也提供了一起学习进步、良性竞争的环境。小班教学使我能充分得到老师的关注、经常和老师进行一对一的答疑。
在我的AP课程中,每位老师都很负责任,总是用个人时间帮我答疑。例如化学学科的王老师,不论是在AP项目的个人研究、跨学科活动还是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她总是耐心地为我指导解惑,引导着我的学术兴趣不断生长。
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令我感触很深的事,让我很庆幸能在101ID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度过高中生活。比如在高二AP大考前,每个学科都组织了自愿参加的学习单元,其中AP心理学科采用了自助答疑的模式,让大家围坐在一起复习,老师也在一旁随时为大家讲解。
令我感触很深的一点是,当有人提出问题后,教室中听到问题的人若会回答,便会主动帮那个提问的同学解释,老师还会在一旁引导那个同学做出更全面的解释,并在最后做出总结和补充。我特别喜欢这种学习的氛围,也体会到了老师为何把学习的过程形容成“一起爬山”。
无论是一对一答疑,还是申请之路的全程扶持,都让我感觉到ID family的温度与关怀。老师们在放学后陪我提交申请,在凌晨陪我一起拆offer,对各位老师们,我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收到offer的那一刻,朋友们的祝贺和老师们的再次肯定像潮水般一起向我涌来,让我感到无比幸福。父母甚至比我还要激动,有一种“自己原来被这样重视着”的感觉。这种幸福让我觉得,一切熬夜和努力都没有白费。
对我来说,101ID就是温暖的另一个家,是让我想每次回国都来看看的地方。祝101ID的每个学弟学妹都能拿到心仪学校的offer,也祝母校来越好。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1.时间管理是很重要的技能;
2.要根据升学指导老师强调的每个时间点做好规划;
3.打造自己的品牌活动,它们应该是有主线且可以凸显你的个性。这既是好的文书素材,也可以帮你探索自己未来想学的领域。所谓的“有含金量”的活动未必是适合你/你能从中获取快乐的活动。
”
爱的寄语
老师: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高中三年,你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向前,最终圆梦。希望你在奔赴未来的路上,能够保持热爱,拥有更多的勇气去挑战自己,生活如星璀璨,如风自由,成为那个自己最想成为的人!
同学:自律如你的诗篇,坚毅地完成每一项使命,刻苦地追寻每一灵感。细心照拂班上同侪,于重要时刻分享快乐,于学友困惑时施以指引。你的学业专注与坚持,鼓舞着每位同伴的心弦。愿你继续怀揣着热情与世界交织,永远步入盛放鲜花的征途,在顶级的文理殿堂中获得知识与热爱的滋养!
母亲:祝福你18岁开启人生第一个独立前行的美好旅程;希望你在未来的大学继续努力奋斗,用智慧和汗水实现自己最绚烂多彩的人生梦想!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