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校园开放日>3月9日,成都树德国际部开展牛津、剑桥预录取专场分享会!

3月9日,成都树德国际部开展牛津、剑桥预录取专场分享会!

开放日预约访校

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开放日

开放日时间:3月9日

主题:牛津、剑桥预录取专场分享会

咨询电话:4006-196-100

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开放日

我们将邀请游力克、郑雅菁两位同学参与,以最真实的学生视角与大家面对面分享、交流,介绍国际赛道转换感受、高中生活体验、国际课程学习经验。

分享会当天,也会有资深升学老师做牛剑录取解析,给大家提供升学建议,助力更多家庭实现名校梦想。

 

5年8封,2年双响。

2019年首次突破剑桥大学录取;2023年斩获两封牛津大学录取,实现牛剑双响;2024年1月24日,剑桥大学放榜,树德中学国际部续写牛剑双收的喜讯。

什么样的学生,才能申请到牛剑?

01、从托福69分到牛津大学

过程比结果重要

在收到牛津录取的那一刻,我没有像“范进中举”那样欣喜若狂,我同学说我表现得比他们想象中平静,我想大概是因为走过“坎坷”牛津申请之路后,在我心中,树德中学国际部这三年无可复制的宝贵经历,变得比申请结果更重要。

我的留学方向、申请目标,一开始并不清晰。我初三才接触到国际教育,当时对IB的了解仅限于“IB课程能申请世界各地大学”,对于没有明确留学目标的我来说,IB的强兼容性正好适合我当下情况。

进入IB课程之后,我有了自己选课的权利、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不再进行没有意义的刷题,认识到了“学习者”这个全新概念:学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主体。有了学习的动力,自此我才真正学会学习。

有时,慢即是快。从专业选择、竞赛积累、文书构思、笔试面试准备,通往牛津大学的路,每一步都不容易。幸运的是,总有很多人帮助我、陪伴我。

从数学、工程、经济,到材料科学,高一到高二上期,整整一个半学年,我都在围绕着自己的优势科目和兴趣领域探索未来的专业方向。在专业探索过程中,我参加了暑期研学活动,探访了牛津大学,并对它产生了浓烈兴趣,最终和老师们一起发现了牛津材料科学这个能兼顾我数理化能力的专业。

关于材料科学,我的老师给我推荐了很多相关书籍,帮助我启蒙。我印象最深一本是The Science of Ice Cream(冰淇淋中的科学),这本书详细解释了油脂和水是怎样结合等一系列有关冰淇淋科学的内容,让我了解到材料科学是一门很贴近生活的有趣学科。受此启发,我把自己对冰淇淋和材料的爱放在了申请材料的开篇。

大众认知,拿牛津大学录取的肯定是学霸。但其实我在高一寒假的时候,托福成绩只有69分。且入读国际部前,我完全没有接受过英语口语训练,因此口语是我一大痛点,来到国际部后,我对如何用英语交流产生了全新认识,并且结识到了李宸樨学姐(2023年被牛津大学录取),课余时间学姐会帮助我提升口语,加上国际课程里英语无处不在的运用场景,我的英语水平飞速提升。

牛津大学的笔试对数学和物理的基础要求很高,需要兼顾时间和准确度,因此难度不低。我最开始考过40分(满分100分),好在国际部联系到有经验的老师指导我科学练习,搭建题库,在努力备考中,我的模考成绩不断提升,最终笔试成绩比平均录取分数高了不少。

我喜欢社交,经常活跃在各种场所,和强大的教师团“摆龙门阵(闲聊)”,总能帮助我从紧张、迷茫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变得平静。在申请过程中,我遇到了之前所提到的各种卡点和挑战,坦白说,这些难点不是我一个人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我很庆幸通过树德中学国际部这个平台,链接到了一群“牛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帮助,成就了我的申请。

02、不完美,也有机会

“郑姐,录了!”

1月24日晚,朋友给我发来剑桥大学录取的喜讯,我紧张慌乱了一整天的心,终于放下了。

这次录取我非常意外,因为在剑桥面试中,考官的第一个问题,我就没有回答出来。但从事后复盘来看,或许剑桥看中的,不是能答对所有问题,而是面试者是不是teachable(可教的)。

在高一刚进校时,我很不自信,对未来道路也很迷茫。受我妈妈职业影响,我从小就对生物很感兴趣,我喜欢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喜欢看病理切片、喜欢虎鲸这种聪明神奇的物种。我想要学习生物相关专业,但刚入校时,也只是停留在“想”,对生物这个专业一点也不了解,也不知道怎么提升自己。

我清楚记得,高一第一次和我的升学老师见面讨论学习计划时,我怯弱地说:我能申请上北卡(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就很满足了。升学老师评估完我的情况后,告诉我以我的成绩,努力拼一把可以冲击更好的大学。老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和信心。

“踏踏实实学数化生,认认真真写Lab report(实验报告)”是我这三年以来的座右铭,也可以说是我收获剑桥录取的方法。

高一,我提前通读了生物教材,针对高中生物课程建立起初步的知识框架,为接下来两年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高二,我开始参加生物竞赛,在BBO(英国生物竞赛)和USABO(美国生物竞赛)拿到金奖;我还担任过生化社的社长,在社团课上给社员们讲解生物化学知识;在课余时间,我会在笔记本上重新将人体各个器官的解剖图手绘一遍,增强记忆。从对晦涩难懂的教科书束手无策再到能独立完成几个实验,每一天我都能学到新的东西。

在申请过程中,老师们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心理和学业上的帮助。升学老师针对我的情况,给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课程规划;科任老师在日常学习中训练我写专业的实验报告、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阅读国外知名期刊、掌握数据分析技巧等等。

我不是一个有强大心脏的人,我曾因高二一次生物半期考试拿了6分而怀疑自己不适合学习生物。我的升学老师了解情况后,带着我分析了没考好的原因,并安抚我一次6分不会影响什么,还在第二天给我带了热饮,为我打气加油。

拿到剑桥面邀后,我的焦虑多过欣喜。但从备战剑桥笔试到面试,老师们总会第一时间接住我的负面情绪,通过往年录取数据告诉我不完美也有机会,剑桥的面试不仅仅是考验单纯的知识点,更是考验面试者的思考过程。

类似的事情,在整个申请季有很多,我无数次气馁沮丧,老师们无数次把我拉起来,让我重拾信心的同时给我专业建议和帮助。获得剑桥预录取只是我追逐梦想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挑战,或许我还会焦虑、会沮丧,但我不会放弃尝试,因为在树德中学国际部,我学会了:不完美,也有机会,最重要的是迈出尝试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