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随和内敛的青苗学子,她是深藏不露的数学学霸,她是未来可期的“藤”。
她是G11学子薛书遥。
一起来看看这位闪闪发光的女孩吧!
01实 力 派
晋升英国数学奥林匹克第二轮
Advanced to BMO Round2
初见薛书遥,给人一种很低调的感觉。
而这种低调,来源于她内敛的性格,与深藏在内敛背后的深厚学术实力。
2024年1月,薛书遥参加2024年英国数学奥林匹克(BMO)竞赛,成功晋级第二轮!
关于英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BMO是英国数学基金会组织(UKMT)旗下针对高年级中学生难度最高的竞赛活动,每年邀请近1000位左右拥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参加。竞赛共计2轮,即BMO1与BMO2。
BMO作为含金量极高的国际竞赛,被誉为是进入牛剑G5高校的“金钥匙”。
参加者个个都是数学才子,在竞赛中比拼数学能力和逻辑推理技巧,取得优异成绩已是不易,晋级BMO2更是难上加难:仅前100名。
薛书遥此次晋级BMO2,不仅展示了她对数学的热爱与天赋,更是收获了更胜一层的惊喜——参加英国数学奥林匹克(BMO)夏令营的邀请函!
该集训营采用英国本土集训营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引导同学们深入研究更具挑战的数学课题。教练团队中大部分教练来自剑桥大学数学系,集训营还会为所有学员专题分享牛剑数学相关专业申请经验。
此次受邀参加夏令营,是锦上添花,是对薛书遥的数学实力给予的极大认同与无限期待。
她低调、内敛,但内藏锋芒。
她用实力说话,以荣誉傍身。
02 经 验 派
千锤百“练”造就实力
Building Strength Through Practices
薛书遥如此强劲的数学实力
到底从何而来?
她的答案很简单:
“ 练 题 ”
在这短短的两个字中,凝聚了薛书遥经年累月的默默积累,与一心钻研数学世界的坚持不懈。
在准备BMO竞赛期间,她每天花费30分钟练题,将题库里的试卷打印出来,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
那么,如此高强度练题
主要是在练什么?
薛书遥给出了回答:
练题是为了练习数感,积累经验,掌握解题技巧。比如一道题,我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试错,在尝试的过程中,我能知道对于不同情况的解决方法,不同方法的使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回想BMO竞赛的现场,薛书遥认真地总结起自己在答题时的强项与弱项。在这时,得以窥见她面对强者、困难与竞争时的冷静与理性。
这个(BMO竞赛)一共就6道题,我觉得数论比较难,其他还好。数论就算每道题相似,它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我个人认为数学是靠天赋的,参加这些竞赛能让我认清自己的天赋与努力。
每每谈到数学,薛书遥整个人都鲜活了起来。
几何、代数、数论……
莱布尼茨的数学思想……
她侃侃而谈,结合经验表达自己的见解。
可见,薛书遥的数学实力不仅仅源自于练题,是扎实的数学知识储备构筑了刷题的基底,也进一步巩固、塑造了薛书遥的数学素养。
在千锤百“练”中,在知识的积累中,在竞赛的磨砺中,薛书遥不断“升级”,最终成就了如今所向披靡的她。
03 数 学 家 ?
畅想未来蓝图
Picturing the Future
作为11年级的青苗学子,今年,薛书遥即将面临升学。
谈及梦校,她的答案很果断:“斯坦福大学”。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薛书遥的设想却有些意外,在理性中蕴藏了些许的感性——在她看来,未来的可能性无数,或许会成为一名数学家,也或许会走上心理学的道路。
既然未来无限,通往未来的基石必须筑牢。
为此,薛书遥早早开始为升学做好了“三手”准备。
1.课堂学习,打好“硬件基础”
2.参加竞赛,拿好“敲门砖”
3.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学子画像”
与青苗集团外方总校长Mr. Graham Turner谈论升学
丰富的课外活动经验是打动大学招生官“利器”,薛书遥也为此作出了十足的努力。
目前,她担任学生会服务部的部长,在青苗组织了多次校园活动,包括感恩节饼干烘焙、高中部“夺宝”活动等等……
除了校内活动,她也在校外参加志愿活动。去年国庆假期间,她在成都高新区图书馆新馆担任图书志愿者,负责协助工作人员开展英语角、手作等活动。
薛书遥的天赋与努力,班主任Ms. Helena都看在眼里。
薛书遥的性格比较直率,做事也很认真。她为人处事很虚心,对于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有清楚的认知。
对于薛书遥未来的畅想,Ms. Helena对她抱有十足的信心,也将持续为她做好学术与升学的双重支持。
不论是未来的数学家,还是心理学家,薛书遥一步一个脚印,将脚下的道路铺设坚实,为未来开拓条条的康庄大道。
她是G11学子薛书遥,用实力在竞赛场上所向披靡,在千锤百“练”中凝练自我、认清自我,在课内外挥洒青春、打好未来基石。
厚积薄发,不负韶华。祝你前程似锦!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