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 “科技的温度”主题升旗仪式,一起来了解吧!

“科技的温度”主题升旗仪式,一起来了解吧!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

十八年前,我校黄辰亮同学夺得第十届国际奥林匹克天文竞赛金牌,实现了我国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将11月1日设立为 “黄辰亮日”,激励十一学子发扬拼搏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在十一学校,一代代的学子通过多元的科技课程与活动,感受着科技的魅力,探索着无限的可能。

11月为我校科技主题月。11月20日清晨,以“科技的温度”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在大操场举行,由常规初二知行区的陈家润同学和高二学部的赵原同学担任本次升旗仪式的主持人。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

01、 科技的三种“温度”

科技探索需要无惧自我革新的理性精神,来突破边界,不断为技术注入新生命;也需要心系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来发现需求,依托技术实现美好未来。

本次的升旗仪式邀请了初二知行区的项伊薇同学、本部高二的雷涵钰同学与国际部高二的潘远钊同学,与全校师生分享他们在科技探索过程中感知到的科技的“温度”。

科技是“贴近生活、以人为本”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

校内各类科技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广大的成长平台。在汽车设计与模型制作课程上,项伊薇与周奕宁同学设计了一款以猎豹为灵感的跑车,并将其制作为油泥模型。本学期,他们的作品被汽车博物馆展出,在参观汽车博物馆的考察课程中,项伊薇同学作为设计者介绍了他们的作品。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

在这次参观之旅中,她收获了与著名汽车设计师单伟老师交流的机会,也因此更深入地了解了汽车设计的内涵。在发言中,她与同学们分享了单老师的一句话:“设计要注重功能性,要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她感受到了汽车的各项功能都体现着设计师们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饱含着他们对于“如何改善人们生活”的思考。汽车设计所追求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诠释着科技的独特温度。

 

科技是“敢于改进、善于改进”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

科学研究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艰难与挑战、问题与修正使科研独具魅力。雷涵钰同学讲述了她与组员张志成同学、王韬迪同学研究数学建模课题的经历。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时,他们不惧改动,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这使得他们关于“青少年‘健康使用手机’模型优化”的论文最终在京-湾数学建模夏令营被评为优秀。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

雷涵钰同学告诉我们,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是表面的光鲜,而无止境的试错与补足才真正构筑了科技探索的底色。从数学建模项目中,她体会到了中学生科研的最大意义:将永续不竭的动力带给新生的项目,将自我革命的科学精神带给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修正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兼具酸涩与满足的,或许这正是科技带给我们的别样感动。

 

科技是“成果共享、造福世界”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

今年10月,潘远钊同学与来自国际部高二的团队在FIRST全球机器人挑战赛中夺得全球冠军并拿下了张衡工程设计金奖。潘远钊同学说,在钻研机器人课题的过程中,他收获的不仅是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

来到国际赛场上,当与来自191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齐聚一堂,分享交流技术经验,互帮互助解决技术难题时,潘远钊同学深切感受到了跨越竞争关系的温暖,而这份温暖来源于一个共同的愿望,那便是——用机器人改善世界。科技蕴藏大爱,因为科研创新所追求的从来都不只是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更是成果共享,让世界因此受益。

02、升旗仪式后,他们想说……

陈冠桥(国际部高一)
“科技”和“温度”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词怎么融合在一起?我带着这样的问题饶有兴趣地参加了这次升旗仪式。三位同学讲述了他们参加汽车设计、数学建模和机器人比赛的经历。我十分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作为中学生,也可以去体验这些听起来十分高深和复杂的科技,可以自己去动手创造,去投身实践。原来科技不仅能使生活更便捷,创新的过程也能锻炼解决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还能提升团队协作、与伙伴们沟通的技巧。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对国家乃至人类社会发展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科技不是冷冰冰的一堆钢铁、一些符号组合,科技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让我们积极投身实践,于细微处多思考,在困境中找到发现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出发,感受科技的温度吧!


陈雨曈(初一涵远)
“日复一日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帮助我们取得了如今的成绩。”升旗仪式上,潘远钊学长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来自我校的团队战胜了全球190多个队伍,学长学姐们将自己对机器人的热爱倾洒在赛场,使中国红飘扬在比赛的领奖台上,这一场景让我深感热血沸腾。和学长学姐们同处一个校园的我,也应该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不断探索,争取在未来像他们一样,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


李欣格(初一涵远)
升旗仪式上各位同学的发言使我受益匪浅。现如今的生活中,我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智能手机、AI技术、电动汽车、智慧城市、网络社交、购物……太多太多身边平常事物中都包含着科技。智能、方便、快速,这些词也越来越频繁地用于描述我们的生活。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与技术的进步。过去我们常说日新月异,现在可以说是争分夺秒。人类在不断进行自我的挑战,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也越来越快。我们推动科技不停向前发展,而科技也反过来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甚至颠覆我们的认知。

创新发展,科技进步,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自我挑战,自我完善,才是我们能够持续推动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


艾语佳(直升高一)
本次升旗仪式中的三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发现科学的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项伊薇同学分享的她与汽车设计课程的故事。她从课程中走出,走向了更大的平台,也因此更深入地了解了汽车设计。她提到了著名汽车设计师介绍了一款专为带孩子的妈妈设计的车型,这款车充分考虑了妈妈们的需求,体现了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以人为本”。这正如著名物理学家贝尔纳所说的:“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呢!


于姝妍(直升高一)

这次升旗仪式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雷涵钰同学所讲述的自己与团队一起运用数学建模研究课题的过程。他们在研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坚持探索,以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探寻真知,最终研究成果在一众课题中脱颖而出。在敬佩和羡慕学长学姐的同时,我也深感自己应该向他们学习,以兴趣为始,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田旭(高二)

本次升旗仪式以黄辰亮日为主题,三位同学的亲身经历诠释了黄辰亮日所宣扬的拼搏、探索和创新精神,他们的经历也鼓励了同学们以兴趣为动力积极地探索世界。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就并不是难以触及的,它往往发源于对具体事物的关注与好奇。关注各个群体才能注意到不同的需求,发现了新的需求才有了新的设计。在此基础上不断精进,方可达成自我的完善与民族、世界的融合。


俞粟瀚(高二)
11月1日是我校的黄辰亮日,是属于十一学子独特的一天,以“科技”为主题的升旗仪式令我印象深刻。科技驱动发展,是近些年来国家发展的一大理念。无论是借鉴猎豹生物形态的汽车设计,还是有关研学课题需要不断完善的思考,亦或是国际部的同学们在国际机器人比赛中勇得桂冠,都展现了十一学子在科技探索道路上的不断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