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和发展每个孩子的潜能
为他们一生的成长与幸福奠基
就等您来关注
发现和开发潜力
每个孩子的
为他们的终身打下基础
成长与幸福
“这学期,我们的研学项目是都江堰水利工程!” 当九月老师宣布研学消息时,
一年级的同学这样问:“老师,什么是研学?”
三年级的同学这样问:“老师,这次我们要研究什么问题?”
六年级的同学这样问:“老师,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问题自由组合吗?”
参加过上学期熊猫谷研学的万汇孩子都知道:
在万汇,
研学是一种提出问题、 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是持续数周的学习历程,
是带着好奇去发现的成长。
从开学前 的筹备到开学后各年级师生的讨论,一次次思维碰撞后,三个年段自然形成了三种学习样态:
低段:主题问题引导下的多学科学习
中段:主题问题引导下的跨学科学习
高段:主题任务引导下的超学科学习
低段:主题问题引导下的
多学科学习
课堂学习 实地验证 总结延伸
从各学科视角出发,围绕一个共同目标而展开学习
(摘自 卫生研究、服务、教育和政策的多学科、跨学科和跨学科性: 1 .定义、目标和有效性的证据。 )
一、二年级的同学 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都江堰”提出了很多想要了解的问题。通过一次次讨论,核心问题逐渐聚焦:
一年级: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什么?
二年级:为什么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么了不起?
于是,各学科围绕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展开了学习:
科学课: 什么是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各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道法课: 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怎么修建的?
英语课&语文课: 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故事和传说
美术课: 欣赏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美,了解三大主体工程的分布
……
现场研学的当天,
同学们在秦堰楼上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
听老师说都江堰的历史,
在鱼嘴看见江水被一分为二,
形成内江、外江,
看见水流被引导流经飞沙堰,
在窄窄的宝瓶口变得汹涌,
想象李冰带领人们用火烧、
用冷水浇山石进行开凿的场景……
现场学习回来后,
二年级的同学还提出了更多的问题:
我还想深入了解都江堰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世界上还有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水会流到哪里?
——万汇的研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
中段:主题问题引导下的
跨学科学习
小组协作 学科融合 综合学习
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方法、路径,
解决同一个问题。
三、四年级的同学 在老师的引导下,首先对都江堰展开了一轮基础知识学习,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组建小组,展开自主探究。
三年级 的研学与导师制相结合 ,4-5人为一小组,在导师的帮助下各组“探索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最想知道的问题,培养搜索信息、辨别信息、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交讲解视频为展示成果。”(——摘自三年级研学方案)
同学们探索的问题各有侧重:
大地震为什么没有把都江堰水利工程损坏?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什么有内外江?有什么用?哪个更深?
杩槎怎么做的?有什么用?放在哪里?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如何清理淤泥的?
……
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去看、去问、去探索与记录,还形成了一个个的视频。
(三年级研学成果,由小组同学自己拍摄,导师协助剪辑。)
四年级 围绕核心问题 “都江堰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水利工程历史上的奇迹? ” 结合语文、数学、英语、科学、ICT、美术等学科知识,延伸出一系列的子问题: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背景是什么?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面积有多大?什么是四六分水?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什么独特之处?
都江堰水利工程对全球水利工程的影响有哪些?
……
(围绕一个个子问题,在学校和现场展开学习)
——万汇的研学,学习者既要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又要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在对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探索中,体会这个学习的本质。
高段:主题问题引导下的
超学科学习
小组协作真实任务 超越学科
超越学科视角,综合运用知识以解决问题。
五、六年级的同学 已经能够采用多种方法搜集信息、整理信息,通过书籍、网络等都能解决的问题,他们还提出了自己想要解决的核心任务及研究方案。
(在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了初步了解后,
同学们规划了研学路线)
五年级 核心任务:经过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在实地考察的过程当中,你将要验证什么问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面对这样的任务,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拟定了四周行动计划:
(前置学习:名家散文余秋雨《都江堰》、
巴金《索桥的故事》)
学生刻绘的安澜索桥和南桥
学生研究报告节选与现场学习记录
六年级 核心任务: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同学们以考察都江堰水利工程为载体,进行“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探索学习,学习的目标指向为学习方法的研究。
目标的提出基于学生的现状
已经具备阅读各种文体材料的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能够针对问题进行信息搜索;具备一定的信息整理的能力;
已经学会了运用信息技术、采访等方式搜索信息能力以及简单信息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在上次研学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对于针对现有材料和信息进行分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略弱;
对于问题的价值的认识不够。
要提出有价值问题,必须系统地经历提问和解答的过程,才能判断问题是否有价值,进而通过过程的回顾和经验的总结,才能得出结论。
同学们通过基础学习后,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在分享和提问中,探索“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在一系列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回顾研学,这样说:
“我们的收获很大,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关于都江堰的知识:我们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了解更加全面。还更正了很多过去错误的认识,比如修建都江堰的不是李冰父子,而是只有李冰。他的儿子是后人虚构的人物。
其次是关于问题的提出与探索:我们知道了有创造性的问题,符合我们能力能解决的问题,以及能够启发我们的思维,增长我们的知识的问题就是有价值的问题。在方法上,我们也有收获:
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应该先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再提问;
对问题要进行分析,尝试解决才能判断出问题是否有价值;
解决问题要通过查网资料、访问、实践考察等多种方法。”
——万汇的研学要促成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