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二周,赫贤小学部课程说明会如期而至。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家长,大概率会疑惑一下,这和以往的家长会有什么不同吗?
会如其名。既然,课程内容成为了会议的核心,有些东西自然会发生变化。
比如一些常常在家长会上听到的话就消失了。类似于 “某某优秀,某某退步......”比如, “我们希望家长做到如下几条.....”,再比如,“X年级是最为关键的一年.....”。
不说这些,是因为我们想让孩子轻松一点,不会如幼兽处丛林,战战兢兢,生活在竞争的高压之下。同样,家长也可以轻松点,不至于竖着耳朵,观察老师的脸色,好容易长大成人,一回教室,重归儿时。
当然,最本质的是教育并不需要这些语言。它们是传销的幽灵,不应该在教室里飘荡。
诫与指导,压力与内卷走开之后,真正的主角即可以登场。
课程,并非是教材简单的知识排序。用杜威的话说,它是旅程,有远方必须抵达的目的地,也有当下必须见到的风景。
也就是说。课程说明,不能声嘶力竭地勾勒未来,重要的是绘声绘色地描述现在。
人不能朝着目标生活,会疲倦,会痛苦,会失去自我。学习亦是如此。
讲当下,需要从起点开始。
我们必须一起了解,此时,此刻,孩子们从哪里出发?这将是课程说明会的开场白。
中高年级,涉及已有的学习经历,老师将会呈现他们已经熟悉的内容,掌握的工具。新教室,会提供现有的观察,结合与家长的交流,对孩子现有性格方式、思维模式的判断。
课程,是旅途而非赛道。所以,它的起点重在趣味的倾向,而非能力的优劣。
当然,我们也会提醒家长,孩子应该如何出发。
比如,一年级的语文老师,需要让家长们清楚,他们最擅长的是对未知的热情,而不是长时间的专注某一项技能的练习。基于此,聚焦生字词的绝对正确率,阅读写作的标准式结果,就不应该成为本年度的核心任务。
同样,数学与英文,美术与音乐,也会从不同的维度描述,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
有了起点,接着就是路上的风景。孩子们将会遇到什么,经历什么。
在南京赫贤的学习,强调知识与生活成为一体。这句话的背后,需要教师对教材知识,课程目标做一些创造性的使用。为每个孩子找到知识的应用场景,获取学习知识之后的成果展示。
那么,当课程说明会开始,每个家长会看到一个学期,一个个科目将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具体技能的学习,孩子们将学会什么,将创造什么,将发展什么。这样的叙事,将让家长们清晰地看到,一个孩子如何向前走,也将会发现,最终衡量孩子的,不是一张试卷,而是一段故事。
故事里,主角一定是响应内心的召唤才会上路,而不可能被驱赶,被指使。前者是塑造英雄,后者只能是制造奴隶。
在课程说明会上,对于未来,从不宏大。
我们不会告诉家长,做到什么,将来可以上清北,做不到什么,也许一生都错过。
我们描述的未来近在眼前。它与当下每一天的努力,对待挑战的态度息息相关。你完成什么课程,就会创造什么作品。这一份作品将是对你学业的评价,而非对人格的终审。
每一份作品都会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它会被人欣赏,被人赞美。
它也许粗糙,简单,稚嫩,但都属于刚上路的孩子。他们会发现,任何自我的表达,只要投入以及热爱,都可以是完美的,都是在向世界讲述自己内心的想法,自己的故事。
有了近在咫尺的成就感,学习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类似于游戏,短暂的努力也能听到金币掉落的声音,这一声叮咚,让多少人乐此不疲,走得很远。
在课程说明会上,说课程,却又不止于课程。
语言的表达是一种轮廓的勾勒,下一笔涂抹,发生在之后的每一节课,每一天里。我们可以视为这是艺术家创作伟大作品的开启。他静思,期待,投入,直到一幅作品诞生于世间。
此刻,他就是我们:老师,家长,孩子。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