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刘紫函、李雨笑:「我自己决定想成为谁,因为这就是我」

刘紫函、李雨笑:「我自己决定想成为谁,因为这就是我」

 

北京市东城区东岸音乐实验学校


今年,东岸12年级学生刘紫函也即将加入这所音乐舞蹈学院,其培养过众多有影响力的世界知名人物,他们吐故纳新、上下求索的办学态度,已经让刘紫函开始期待在伦敦开启一段音乐艺术的求索之旅。

我们很难用几个词语概括东岸2023届毕业生。当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刘紫函、李雨笑他们爱运动、爱跳舞,在学术文化课程里展现独特的天赋。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她们的共通之处,即对音乐、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主动学习和探索其本来。

也正是这样的特质,令他们即使准备的时间很短,却仍取得了不错的录取成绩:刘紫函获得了圣三一拉邦音乐舞蹈学院、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的录取;李雨笑则获得了洛杉矶音乐学院、美国MI现代音乐学院、旧金山艺术大学、西伦敦大学、创意艺术大学电子音乐制作专业的录取。

今天,通过对两位同学在东岸的几个小切面和小片段的分享——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东岸学生不竭的活力与创造力,看到青年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01

刘紫函

不会数学的舞者

不是好的钢琴家

毕业典礼结束了,校园里依然能见到刘紫函的身影,她经常回学校帮同学伴奏。在意大利使馆音乐会上,她与徐毅一起演绎了极具抒情的优美的引子,和西班牙风味十足的塔兰泰拉,速度急促、情绪热烈的舞曲,在他们的配合下流畅演绎,其给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意大利使馆音乐会

一年前,刘紫函决定从音乐剧专业转到钢琴演奏专业,当时她已拥有很丰富的室内乐合作基础。在东岸,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皆需要接受钢琴辅修的训练,以期了解音乐的艺术本质和审美表现。刘紫函为钢琴的合作性质深深着迷。她以钢琴与声乐专业同学马维政合作过多次比赛,也曾经和单簧管专业同学马鸣、长笛专业同学张子言合作过室内乐。

稳定的情绪、清晰的表达与天赋型的情感推进是她与生俱来的优势,同学们都说,刘紫函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刘紫函说自己有些「社恐」,在音乐演奏上与人建立合作,可以帮助她与人交流。如同「on business」般的关系让她感到自在。在充满安全感的合作关系中,填充内里的则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世界。

音乐剧选段排练

刘紫函擅长的学科似乎和大多数人对音乐生的传统认知不一样。在她的空闲时间,她最喜欢看知识博主的视频,尤其是数学。刘紫函在初中阶段便已学习IB课程,展开微积分的学习,她参加了澳大利亚数学竞赛(Australi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中蒙国际学校协会(ACAMIS)高中数学比赛,皆取得优异成绩。

她说,除了音乐,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数学老师刘妍和她利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国大学大一微积分的课程。采访过程中提到最近学习到的「阶乘」的最新算法,刘紫函止不住地兴奋。

「于我而言,数学最大的益处,就是帮助我去认知一些看不着、摸不到的事。在数学的世界里,每一个现象都是有意义的,每一道算式都是有逻辑的,如果有一天我不弹琴,就是去学数学了!」

数学家西尔维斯特Sylvester(1814-1897)曾说:「音乐是听觉的数学,数学是理性的音乐,两者皆源于相同的灵魂。」对刘紫函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她常说,音乐的开始和尽头都是数学。因此,她可以花一天的时间去研究音乐里的数学规律,再到键盘上找规律,从而用清晰的音乐和语言把逻辑概念传达出来。

数学家西尔维斯特Sylvester

也正是数学锻炼的敏锐直觉与逻辑能力,刘紫函作为一位音乐合作者,赋予其他演奏者更多的安全感及情感储备空间。

她的钢琴老师蔡老师如此回忆:「第一次见到刘紫函,她还只是个钢琴辅修的学生。那时她告诉我,她非常喜欢弹车尔尼练习曲。这是相当少见的。因为这种练习曲总是给人枯燥单一的印象,但她对一些超技的作品似乎有些执着,对于喜欢的曲子,她可以很快地完成而去弹下一首。紫函会按时完成每一份练习,准时出席每一堂课,对自己、对老师做到百分百负责,这是成为一位好的演奏家不可或缺的品质。」

电子音乐制作同学陶思宇说:「无论是在现代乐队或是古典室内乐,刘紫函都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她善于聆听,抓住对方的感觉,每一次她都能与伙伴完成行云流水般的配合及丰富的情感推进。」

刘紫函在北京音乐厅

毕业考试上,和她一起拿下蜂鸟音乐剧比赛双钢琴一等奖的王锡恩,与她共同完成了德沃夏克(1841-1904)《第九交响曲‎》Dvorak Symphony No.9 in e minor的双钢琴演奏。经过多次的配合,他们已经拥有不错的默契。当然,他们也有意见不合的时候,比如在哪个部分踩踏板,谁来踩。每当遇到意见不合的时候,他们都会直接地讨论出来,去尝试各种方法,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刘紫函和王锡恩拥有很好的默契

钢琴演奏是一种独立性非常强的演奏,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强调自我个性的展现。但对刘紫函来说,她更喜欢合作。

接到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圣三一拉邦音乐舞蹈学院钢琴演奏专业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刘紫函知道,自己又完成了一个小目标,同时她还有很多想法,很多渴望尝试的新鲜事儿。

「刘紫函是那样沉稳、踏实,又不循规蹈矩」,她的升学指导老师沈老师对这个10年级就加入东岸的学生印象深刻,「她平静的外表下拥有一颗不为自己设限的、不断去突破自己的心。」

东岸给予学生充分的多元发展空间

7岁那年,刘紫函的家人给她报了Hip-Hop舞班,13岁,刘紫函和好友约定未来一起报考圣三一拉邦音乐舞蹈学院学习舞蹈,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者,最后却因为运动受伤,不得不放弃这个梦想。今天,她将以钢琴专业的资格进入梦校大门。

刘紫函与席语涵在形体课跳舞

也许,我们常常被固有的思维限制住了,仿佛成长就应该按照规划好的路径。下个月,刘紫函将和昔日舞伴一起进入圣三一就读。她的成长仿佛一条河流,不断汇集,形成大海。

「因为之前的摸索,我得以在确定申报钢琴演奏专业以后,集中精力完成难度较高的曲子,也能在多样化的室内乐合作形式里,深入聆听交流。」

刘紫函最近喜欢的数学家是莱布尼茨Leibniz(1646-1716)。这位创立微积分的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曾如此说道:

「音乐是一种隐藏的算数练习,通过潜意识的心灵和数字打交道。」

音乐为何悦耳、调和、具有美感呢?这其中隐藏着音乐背后的道理。刘紫函说她会继续研究,从黑白琴键上找出属于她的答案。

02

李雨笑

改变,无时无刻发生

李雨笑是一个不太喜欢被权威和教条束缚的人。

在这次毕业制作中,李雨笑参与到了贵州省文旅局重点项目——《伟大转折》的剧目,制作了湘江战役后的一段音乐——《渡湘江》。这段音乐是他和跟导演、音乐总监配合,从动机开始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李雨笑使用了小提琴,大提琴与人声来体现出悲这一主题,每个弦乐撕裂的长音,女高人声轻飘飘的哼鸣与男低人声持续的低声呻吟,都体现出来悲中带有无尽的愤。

李雨笑在毕业考上介绍作品

相比于语言,李雨笑更喜欢探索声音的情感表达。例如,在悲伤的曲子中,通常采用低沉的高音、慢速的节奏以及少量的音乐元素来表达低沉的情感。李雨笑一直是个冷静的观察者,与这个年龄常见的热血相比,他的作品冷峻、精确,用非常理智的头脑反映出第三视角的理解。

乐如其人,即便李雨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阳光开朗、乐观健谈,但深聊之后你会发现,他总是用极简的语言表达客观事实。他说的每一句话仿佛经过深思熟虑,凝练却充满力量,也反映出追求完美的性格。

李雨笑热爱运动

其实,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李雨笑一直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他从小参与世界顶级演出,接触国内外优秀的演员、舞者,知道天空的辽阔,也深知自己的不足。

处于青春期有些无所适从的他,花了一段时间自我探索:「在选定音乐作为专业以前,我经历了生命中最迷茫的一段时间,老师的不理解,同学关系的不和谐,都让我有些厌倦学习,想逃避问题。」

于是,当他从十一年级的暑假加入东岸开始,音乐仿佛成为一道重构自身的窗口,让李雨笑有机会开始一段全新的成长方式。

李雨笑舞台经验丰富

一年的时间掌握一门专业,对没有系统性学习音乐的青少年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视唱练耳的课堂上,李雨笑几乎不敢发出声,因为他对自己的音准和声音都没有把握。在合唱课上他也不太愿意张嘴,如果台下有人笑,他的小宇宙便开始运转,生怕自己唱错音,或是做出什么不得体的事。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的那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当你真正渴望某种东西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在东岸,音乐的学习氛围充满良性的互动,同学们会积极互助,因为唯有自己的伙伴更强大,自己才会变好。

因此,流行演唱专业席语涵同学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帮他训练音准,爵士钢琴专业同学朱峻弘、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同学詹东影,也会在课余时间和他交流乐理知识及创作技巧。

李雨笑与同学们讨论科学报告

甚至在2022年冬季,疫情最严峻、大学申请最紧张的时候,升学指导老师沈老师、毕业生导师刘妍与李雨笑和其父母,开启三方会议。老师们拿着申请工作的所有细节,一一提示李雨笑在行事历上标记,所有看似复杂的任务,只需李雨笑潜心准备,奋力一搏,便可顺利完成。

李雨笑说,他其实很喜欢挑战自我,在东岸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改变:「我能感到身边所有的人都非常努力,这种学习氛围是我在之前学校完全感受不到的。甚至很多不熟悉的老师也可以一口叫出我的名字。在这里每一个老师都会重视你,每一个同学都会帮助你。」

李雨笑的作品集包含了三首曲子:流行室内乐、管弦乐及影视配乐。曲式结构由简而繁,从最开始学习的流行室内乐,限制很小,任何想到的声音都可以加入进去。到管弦乐开始接触总谱写作,学习交响乐团的配置,思考每个声部的关系与配合。再到最后自己找片子、剪辑、配乐。学习每一个部分与配合,在视觉与听觉同时展现的碰撞。

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同学陶思宇说:李雨笑可以很好地掌握情感张力和篇幅,与其说这样的特质是属于音乐家的,倒不如说是属于编剧的。他的作品永远展现缜密的思维与有节制的张力。就像一个镜头摆在眼前,充满着视觉画面。

李雨笑酷爱摄影,善于捕捉光与影的瞬间

专业老师马仕骅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李雨笑不仅掌握了基础的作曲技术及丰富的制作方法,也慢慢摸索到自己最为擅长的风格。我们几乎可以看见一个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音乐制作人,已经准备好接受大学的挑战,期待他创作更精彩的作品,迸发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

十二年级的繁忙生活中,李雨笑依然不忘健身

今年夏天,李雨笑作为毕业生代表致辞,在毕业典礼上侃侃而谈。他的父母与姥姥坐在台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李雨笑的母亲为他写下文末的这段祝福。祝愿2023年毕业生拥抱当下,无惧改变,奋力去追求自己所愿、所爱,努力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李雨笑母亲

马波女士

我们一直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没有给他太多的学习压力,而是希望他在生活中学习,多看、多体验、多感受。雨笑一直活泼开朗,擅长各种运动,学习成绩也不错。我和他爸爸工作比较忙,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了儿子,甚至于只要工作允许,都带着他在身边,想给予他更多的陪伴。

雨笑4个月开始我就带他出门了,没上学之前,他跟着我们进剧场、巡演,我们重视他的自主能力,因此经常不经意地为他安排力所能及的小事。雨笑4岁开始上台表演,演孩子的本真。假期带他去旅行,接触世界各地的演出、展览,我们坚信这个过程增长他的生活知识,也可以提高鉴赏力。我们经常一起讨论,谈各自的感受与想法。

我们家是一个比较开放民主的家庭,我和他的父亲从来不以长辈的身份去强迫他做任何事情,而是尽可能尊重他的选择。儿子也一直和我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沟通非常顺畅。

只是进入高中后,大环境的变化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尤其是在高中的前两年,他一度有些迷茫,情绪低落,庆幸的是高三的时候转入了东岸,新的校园,新的教学理念,加上一个他喜欢的教师团队,使他在东岸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他开始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也找到了音乐带给他的快乐。夜以继日地完成了申请大学的作品,同时他的生活态度也变得积极主动、自律,在忙碌的学习中坚持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