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公益支教|国际部志愿者赴贵州省凯里市下司镇开展 “小星星”探究式学习项目支教与交流活动

公益支教|国际部志愿者赴贵州省凯里市下司镇开展 “小星星”探究式学习项目支教与交流活动

国际部志愿者赴贵州省凯里市下司镇开展

“小星星”探究式学习项目支教与交流活动

 

6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和爱心人士王岭先生的支持下,由清华附中教育基金会组织,来自清华附中国际部的志愿者们赴贵州省凯里市下司民族中学开展“小星星”探究式学习项目的交流与研学活动,并赴下司镇中心小学、马场村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清华附中国际部张超然老师,清华附中国际部十年级学生洪一宁(Coco Hong)、八年级学生柏夫(Ame Bai)、八年级学生曹凌暄(Lisa Cao)、八年级学生刘芮米(Amy Liu)担任志愿者。

公益支教|国际部志愿者赴贵州省凯里市下司镇开展  “小星星”探究式学习项目支教与交流活动

6月26日晚上志愿者们从北京乘坐动卧出发,在6月27日清晨到达贵州省凯里市下司镇。稍事休息后,志愿者们就赶往下司民族中学,在七年级开展了全天的研学与交流活动。艺术、科创兴趣课堂是此次支教活动的亮点之一,志愿者们充分发挥特长、灵活调整教案,将教学知识和动手实践相结合,设计了手工课、美术课、音乐课、电影课等四种课型,希望能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巩固学生的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在手工课上,志愿者们让七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限时20分钟内,充分利用手边有限的材料,用白纸搭建出一个能够直立不倒的建筑。课堂上,志愿者们讲解搭建建筑所需留意的关键细节,在建筑搭成后进行精准测量,同时邀请获胜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美术课上,志愿者们以“春夏秋冬”为主题,将七年级学生分成四大组,要求每组分别以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等课堂所学的元素进行接力绘图,每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们则需将完成后的绘画串联成一个故事并进行口头表述。学生们在绘图过程中,欢声笑语一片,既回顾了学科知识,又锻炼了团队协作与课堂演讲的能力。

音乐课上,志愿者们则选择从电影《阿拉丁》中的经典片段《Speechless》入手,带领学生学习歌词中的生字词,分析歌词的意思,并带领学生进行片段合唱。合唱现场学生们虽然略显羞涩,但仍展现了优美的歌喉,美妙的音乐充盈课堂。

电影课上,志愿者们结合《疯狂动物园》短片台本,带领孩子复习英语单词,并通过多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将英语纳入自己的情绪表达系统,学会自信说英文。课堂的最后,志愿者们与授课班级的学生合影,大家的脸上都绽放着微笑。

 

6月28日以及6月29日这两天,志愿者们分别前往下司镇中心小学、马场村小学开展了全天的支教活动。不同于在下司民族中学给七年级学生提供的课程,考虑到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志愿者们在保持手工课、美术课、音乐课、电影课等四类课型之外,调整了课程难度与课内活动。

此外,志愿者们还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带领孩子们来到学校里的花坛附近,给学生们留出充分的时间选择喜欢的落叶,并将择取的落叶放置在彩纸上,设计出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夏日记忆”海报。贵州的山水落在了孩子们的眼里,在孩子们的眼中展开无限世界。他们设计的海报清新、自然又富有美感,装点了整个课堂。志愿者们亲切、活泼又自然的课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课堂结束后,孩子们还拿着志愿者们精心准备的明信片、羽毛球等小礼品找志愿者们签字留念。

 

6月30日,志愿者们走进下司古镇,与当地居民们交谈,更深入地探寻着贵州这片美丽而又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教学相长,此次研学活动不仅开拓了当地学生们的视野,同时也锻炼了志愿者们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特别是当地孩子们勤奋好学的态度感染到志愿者们,让志愿者们也收获颇多。

志愿者感想

 

柏夫(Ame Bai):

这次活动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贵州凯里那些勤奋求知、学而不厌的学生们。上课前,他们一双双纯净闪亮的眼睛好奇地望着我们;课堂上,一张张纸上都是他们用心记录的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笔记;下课后,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和我们告别,一幕幕瞬间让我难以忘怀。

通过与当地老师和学生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因此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在校住宿。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气馁或者沉沦。我喜爱他们这样奋斗的精神,我喜爱他们锻炼体魄的韧劲儿。我看着他们,仿佛可以看见他们不同于父母的多姿多彩的未来。我此行原本是想去帮助他们,但来了之后发现他们这种在逆境下坚韧不拔的精神,给了我帮助,面对未来,我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曹凌暄(Lisa Cao):

在这次活动中,我认为我所获得的最大收获就是窥探到教师这个职业的不易。我仅仅站立一天讲课三个小时就已经脚痛、嗓子痛。尽管这样,我也依旧收获了第一次当老师的喜悦。上课时被精准地叫出仅仅介绍过一遍的名字,下课时收到意料之外的糖果,亦或者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喜欢今天的课程”,都能让我觉得教学与被教学的关系无比暖心。特别是在我带着马场小学的一个性格孤僻的同学做手工,在自言自语了一刻钟后,我随口问他想不想我明天再来。本以为他会持续沉默下去,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很大幅度地急促地点了点头。或许当老师的成就感就是这么简单。谢谢你们,我人生中的第一批“学生”。

刘芮米(Amy Liu):

这次活动让我看见了凯里学生的许多共同点。第一,他们都有着求知欲望而且非常聪明。认真好学,每堂课都记了满满的笔记。他们学习的速度也出奇的快。在一节课里我教了他们不下10个单词还有短语,但是在让他们跟着我读三遍后,他们能很好地记住词意和读音。他们的教室很简陋,墙上的颜料已经掉了一半,教室里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冬天会冷,夏天闷热,这样的环境并没有阻止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第二,他们每一个人都很阳光可爱,单纯美好。在我们走过时,他们会真诚的说:“姐姐,你好漂亮啊。”他们也会亲切的叫我“小米老师”或者“美女姐姐”。有时他们还会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打篮球,会认真地告诉我们他们的篮球赛规则。他们就如夜空中的星星,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依旧乐观向上,闪闪发光。

洪一宁(Coco Hong):

当我到达凯里的中小学,我体会到这里孩子们所面临的艰苦环境。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也相对较弱,因此孩子们的基础也相对薄弱。但是,我也看到了这些孩子们拥有的无限潜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能力。无论这些孩子们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是否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向往却是如此强烈。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们沟通,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如何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很难学到的。

让我最有感悟的是下司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因为我的弟弟也是四年级,非常淘气,所以我以为整个班级会非常难管理,有些忐忑。后来发现我错了,孩子们都特别听话、乖巧,并且对于知识更渴望。有一个小朋友真的很开心我们的到来,激动的邀请我们一起打球,一起玩。虽然课堂下我们是球友,但在课堂上他却非常认真听讲、认真学习。“亦师亦友亦知己,亦尊亦慕亦倾心。”如果下次还有类似的活动,我会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们参与。通过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的传递,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项目背景

“小星星”探究式学习项目由清华附中教育基金会于2021年10月发起,由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和爱心人士王岭先生共同支持。该项目旨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借助清华附中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的成熟经验以及志愿者导师的指导,帮助县域、乡村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视野拓展活动,让县域、乡村学生感受到较发达城市优秀中小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开拓视野、启迪思维、树立理想,长大后为家乡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

 

文字 Writing,图片 Pictures | 张超然、洪一宁(Coco Hong)、柏夫(Ame Bai)、曹凌暄(Lisa Cao)、刘芮米(Amy Liu)

排版 Editing | Mercy Xu

审核 Auditing |  Toni Dong, Wenping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