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7日,本学期最后一次ICPedia在北京四中国际校区礼堂举行,与以往不同,此次ICPedia由国际校区学生社团深泉杂志社《深泉对话》栏目承办,在进行了国际校区21级学生王晰乐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一跃而出》的校园线下首映之后,观众们与王晰乐同学进行了热烈地交流,深泉杂志社的熊清辉同学还采访了电影的主创嘉宾们。
向下滑动查看主创嘉宾
微电影《JUMP》
国际校区的领导、老师、同学,以及部分家长参加了本次活动。国际校区学术校长徐加胜老师在活动上分享了的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并为电影的主创嘉宾们颁发了纪念证书。
电影《一跃而出》讲述了初三女孩儿小宽,面对生活的重重重压,挣扎、沉沦,最终被历尽沧桑仍积极乐观的老奶奶点醒,勇敢跳出拥堵生活的故事。希望能够以质朴的生活本质,治愈都市生活中的人们。
观看影片后,同学们纷纷发言,和主创们交流自己的思考感受。
22级的周自寒同学说:“看完电影,我感觉其实人生就是在寻找一个平衡——我们有时候会失意怅惘是因为有桎梏,这桎梏可能会体现为他人期待的目光,当我们被这种眼光限制,是需要‘跳出来’看一看的。”
21级的王默涵同学则是就如何在疫情的干扰下开展活动,提高执行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王晰乐同学认为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办法还是会比困难多。她说:“影片在前期,比如说写剧本,招募演员,组建剧组,其实没有受到疫情太大的影响,因为这些工作在家里就可以完成,不需要与人接触。但是后面拍摄的时候确实因为疫情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山里进行。其他的场景,比如说学校,是选了一个教小朋友的机构,当时那里很久没有人上课,所以相对来说安全一点。我们主要就在这两个地方取景,然后完成了拍摄。”
在谈到拍摄《一跃而出》的初衷时,王晰乐同学说:“这部电影在我高一的时候拍摄的。那时候刚经历完中考,我觉得中考其实是一个好题材,是我人生中的重要关卡,它伴随着很多的压力,比如说家庭方面的压力、学校方面的压力等等。我想以一个刚刚真正经历过中考的中学生的视角,来谈谈我眼中的中考是什么样子,同时我也想呼吁大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之后的采访环节里,嘉宾们围绕着王晰乐同学的电影《一跃而出》,谈起了自己对电影事业的感受,表达了对青年人的赞许和期待。
在谈到为什么选择参演这样一个新晋导演的作品时,老艺术家吴栩栩老师说:“拍《一跃而出》的时候,我正在青岛拍电影,晰乐联系我问是否能参加这个中学生导演的小短片,说这里边也没有太多的人物,只是有妈妈、同学,还有一个奶奶。我们应该支持孩子们,难得孩子们有这种心,敢想敢干。我激动得不得了,就利用青岛拍电影的间歇跑回北京来,完成当天的拍摄,半夜再跑回青岛去。就这样我两地跑着把晰乐这个电影完成了。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支持孩子们,因为这个世界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最后我想说这些年轻人真的是后生可畏,只用9天的时间,按要求完成电影拍摄,还获奖了,我很佩服。我在晚年还能参加这样的作品,很高兴!”
面对赞扬和获得的奖项,王晰乐同学保持着冷静和谦逊,在谈到自己作品时,她说:“遗憾很多,比较大的,比如天光的问题。光线可以奠定整个影片的基调,但是如果拍摄时没有那样的光线,后期再怎么调都可能会不自然。再比如说背景音乐配得可能没有那么合心意,因为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们究竟配什么音乐合适或者把配乐放在哪合适,所以很多地方其实没有配音乐,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增加一些合适的音乐,观感会更好一些。我一开始把导演这个角色想得太简单了,没有想到真的很难!”
在电影中饰演妈妈的於悦老师鼓励晰乐说:“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需要具备的要素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真诚,晰乐的作品就是真诚的。如果一部作品不说实话,不能反映真实感受,即使技巧再高,也不能算是好作品。所有的创作都是遗憾的艺术,何况是处女座,我们不能要求她现在就像一个成熟的编剧和导演拿出来一个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有点遗憾,包括闪回的那一段,后期可以再处理一下,节奏感和压迫感可以再强一点,镜头语言也还有修改的空间,清晰度也可以再提高一些。我们可以再尽量去完善。”
《一跃而出》的创作得到了北京四中国际校区老师们的支持,米兰老师还亲自参与了拍摄。在谈到如何看待剧中自己饰演的老师角色时,米老师说:“拿到这个剧本之后呢,我其实和晰乐同学,也就是王导聊过几次。不是关于剧本所创设出来的情境,而是创作这个剧之前她的一些经历和心理活动。当时晰乐跟我说的非常多,其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受触动——‘反正这位老师呢,就是在国际校区没有的那种老师’。后来我一想,咱们校区的老师都是极其有温度的、包容的、友爱的、温柔的、有稳定情绪的、讲道理的、尊重每一个个体的……还有很多形容词,在那之后我忽然就理解了剧中这位老师带来的压迫感。当然,这位老师的出发点也不坏,只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也忽视了学生的小脆弱和小敏感。”
刘中林老师和梁国金老师在谈到为《一跃而出》进行后期制作时,也对王晰乐同学的电影创作以及北京四中国际校区的育人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说:“刚知道晰乐只有16岁的时候觉得特别不可思议,我们16岁的时候可能会饰演影视剧中的角色,但是绝对不会导。一个高中生能够把整个剧组协调得这么好,出了成片,已经非常棒了!” “后期剪辑师会被人称为第二导演,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同一部电影会有剪辑师版和导演剪辑版,现在看到的《一跃而出》就是导演剪辑版,是晰乐的故事,是她作为导演想要呈现出来的东西。我们作为剪辑师在这部片子里就是帮助导演完成她的作品,实现她的意愿。”“今天在这里有校领导和老师们,我们看到晰乐从两三岁时开始参与影视剧的创作,这些影视剧是晰乐不同时期的作品,而晰乐是你们的作品。你们今天应该是最高兴的。”
嘉宾们的发言,引起了老师、同学和家长们的强烈共鸣。
徐加胜校长在之后的即兴发言中说:“刚才这位老师说晰乐是我们的作品,但是我们不敢贪天之功,这个孩子的优秀除去外界环境的各方培养,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天赋、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勇敢,她在对自己生命进行挖掘和创造。当然我们不能没有感恩之心,作为晰乐的老师,我首先要感谢的是四位嘉宾和晰乐的家长们对晰乐的成就,一个再努力再优秀的人都需要很多人去帮助她,成全她;我还要感谢在座的所有的同学和老师们,再耀眼的明星也需要关注。没有关注,明星也很难实现价值。在四中这样一个人人都有才华,人人都有个性,人人都不乏勇气的地方,要避免我们彼此的孤立,避免文人相轻,要学会真诚地坐在台下为别人鼓掌。当有一天你因为你的优点站在舞台之上,你的同伴也会为你欢呼,优秀的人要相互扶持,惺惺相惜,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对生命的呵护!最后我想说,我特别开心的是晰乐很真诚地表达了你对现实问题的关切,这种关切是年轻人很需要的。困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一跃而出的力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他人给予了什么样的力量?自我做出怎样的调整?问题的真正解决靠的不是模棱两可的关注,必须就事论事地用真诚、理性去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所以如果再聚焦一点,思考得再深刻一点,对于一跃而出背后牵绊的力量的思考或许会更有价值,可能就会真的不太一样,就不单纯是你的一种青春的诗意的懵懂的表达,而是你真的在发出一个声音。希望在你以后的表演生涯当中和导演生涯当中,能够用你的真诚,加上你的深刻,再拍这样一个理性的片子,让我们的社会因为你们的存在发生深刻而全面的改变,变得更加美好。谢谢!”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