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
杨宁宇 NIYA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科学教育硕士
Institute of Education,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Master of Science Education
西南大学 物理教育本科&硕士
Southwest University Bachelor & Master of Physics Education
巴蜀国际教育中心 AP/IBDP物理教师
12年国际教育经验,长期任教AP等国际课程,雅思8.0
担任science 教研组长,负责团队课程研发、搭建
美国大学理事会认证AP物理教师
IBO认证IBDP物理教师
国际竞赛PhysicsBowl美国高中物理杯&BPhO英国物理奥赛优秀竞赛教练(指导学生获得全球前50名,全球超级金奖等)
今日分享
如何定义国际教育中新型理科人才这个话题,在国际课程体系中,在国际升学重重压力前,如何塑造自己在理科方面的竞争优势。
提问Qustions&解答Answers
Niya老师,想请问今天要讲的新型理科人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在国际教育中会有不同?
Q
A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各位爸爸妈妈也可以回想下自己的中学时代,每天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呢?我自己曾是一名普高的理科生。那时候的我,是怎样的呢?基本每天都泡在书海里,埋头苦干地刷题,按部就班的学习。
而当我从事国际教育后,过去十二年的国际课程教学生涯里,每一批学生中都有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他们的故事也值得被记住,被分享。所有,我想先跟大家讲一讲我的学生的故事,国际学生的理科学习故事。
四位Four&爱徒Student
1.
K同学
加州硅谷
芯片行业
K同学,是我教学生涯第一波学生,在美国完成本科和硕士的求学后,现在在加州硅谷的一家科技公司从事芯片行业,主要负责技术层面的工作。
回忆10余年前,她在国际部的高中学习,当时,她没有参加国际竞赛,只是在高中阶段选修了大学预科课程AP物理C力学课程,且取得了5分的成绩。但她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并且在大学申请推荐信里也强调的一点:她是一个会缠着老师问问题的学生。
无论是课上的知识的延伸,还是平时关注到的热点科技问题,她都会跑来跟老师聊一聊。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聊一聊,日积月累,其实塑造了她的扎实学科基础,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她的高中的物理学习,为本科、硕士的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她高中毕业后,在美国文理学院读的本科,综合大学读的硕士,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排名那么靠前的名校,但她在整个求学阶段,都保持着及时地、频繁地跟教授、导师的良好沟通,这也是她最终拿到硅谷科技公司的前沿芯片行业的工作机会的一大法宝。
2.
W同学
UCL硕士在读 技术管理
(本科:技术工程)
第二位W同学,在英国读完技术工程本科后,继续在伦敦大学学院攻读技术管理硕士,未来也会继续攻读相关的博士。
高中时,英语学习上是比较挣扎的,不擅长语言科目,AP物理C考试也只拿了4分。但他的亮点就是善长手工、动手,建模能力强,是一位妥妥的DIY机械达人。从小学时玩乐高,到初中的捣鼓家电、画图再造物,到国际高中三年里,积极参与STEM类的团队项目,锻炼协作与领导力。
他作为小组副队长和核心技术负责人,参加的3D义肢打印设计活动,从前期3D打印机的拼装,指导、教会组员制图软件的使用,到全国比赛时连续几日的义肢设计、打印成品,小组展示评比,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后也取得了全国小组第一的好成绩。
3.
Z同学
剑桥本科在读
自然科学(物理方向)
第三位Z同学,目前正在剑桥大学读本科,他绝对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理科优生的代表。
他在理科学习上,善于思考、总结,解题能力强,喜欢探究、求证的过程,是一位静得下心来的学生。所以,在国际高中时就读时,他参加了一系列的数学类和物理类的国际竞赛,且都取得了最高的等级成绩。比如BPhO英国物理奥赛,获得了全球超级金奖,同时也参加了英才计划,跟着大学教授实验室做科研项目,且成果做了论文发表。
4.
F同学
巴蜀国际教育中心
IBDP在读
第四位,F同学,目前就读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是一名IB学生。在IBDP课程体系的第四学科门类,科学类课程中,她选择了生物和物理。但这两门她都选择的是SL标准级别,而不是HL高难度级别。如果你是IB体系就读的传统意义上的理科优生,至少会选择一门HL高难度级别的理科科目学习,甚至会选择两门都是HL高难度级别的理科科目。传统意义上,大家会觉得F同学肯定不是理科优生,她不是善长理科的学生,但这位F同学,她的身上也是具有理科学习的记忆点、闪光点的。
在IB六大学科组的各学科的学习中,都需要学生把课程同IB课程中三门核心课程之一TOK认识论课程联系起来, 学生需要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我们的F同学在IB科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和学习到科学家的故事,也在网上搜集阅读了大量资料,做了一些案例调研后,她关注到许多女性像男性同胞一样,对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对世界产生了同样重大的影响。女性有潜力在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她也注意到,女性在科学相关职业中的代表性很低,女性研究员职业生涯更短,收入更低,她们的成果在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晋升机会也更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女性全面平等地参与科学,她关注到了联合国确定的每年的2月11日国际女性科学日。作为BIEC的一名学习科学的女生,她也注意到了STEM学科中只有20%的女生,且相关的性别歧视问题一直存在。她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为科学领域的女性提供平等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打破这种成见。
今年2月11日,她正式成为了BIEC的第一位国际女性科学日推广人,计划用一系列长线活动,鼓励女孩们,保持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不要害怕科学。
相信大家听了我对F同学的介绍后,也深深地记住了她的这个闪光点,是用所学的去认识这个世界。
提问Qustions&解答Answers
Q Niya老师,这四位同学,都算理科优生吗?
A
或许传统意义上,大家会觉得Z同学才是理科生,真正的理科优生,做题厉害,竞赛厉害。但其实,这四位同学,他们都是国际教育中的新型理科人才,他们身上都具有强大的理科竞争优势。因为他们在国际课程的理科学习中,都发现了热爱,找准了定位,且积极上进地、持之以恒地努力,他们都有着强烈的自我科学身份认同感。
Q Niya老师,如何精准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术挑战与活动?
A
01 重基础
在BIEC,从初中到高中的理科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一步科学学习都要稳扎稳打。
初中阶段,理科科目的基础学习上,你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理科科目,那么要保证至少B+(87分)的GPA(即校内成绩),最好是可以拿到GPA的A-(90分)及以上。进入高中阶段,你会进入不同的课程体系方向,AP方向或者IB方向,同时你也基本明确了之后的专业大方向,那在选择了能力(也就是学科难度)、以及专业需求匹配的理科科目后,那就要尽力保证GPA拿到等级A。
校内成绩GPA是你大学申请的硬实力首位条件。同时,用遵守学术诚信的高GPA,来保证你校内学习时理科课程学习的认真度和投入度。其实,很多国际竞赛、学术挑战活动,你需要的基础知识,都是来自于你的校内理科课堂。有的,甚至是知识点完美匹配,比如IB物理HL(高难度级别》,你学的内容,基本能够覆盖PhysicsBowl美国物理杯竞赛内容。
所以,一定重视校内课程的学习,不要本末倒置!
02 多尝试
第二个建议,一定多尝试。特别是在初中阶段,要积极参加各类校内的科学活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来寻找自己的学科兴趣。
在巴蜀国际教育中心,为螺旋式上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科学组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持续性、进阶性的科学类课外项目、活动。
科学的美摄影比赛、science fair 科学嘉年华、校外field trip 田野调研、暑期在家科学小项目等。我们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享受科学活动的过程,感受潜移默化中自身的科学素养的进阶提升。同时,这些科学类活动,能够帮你找到学科兴趣,确定专业方向。
03 多阅读
第三个建议,多阅读,理科类新闻、书目的中英文阅读。
不论是像particle physics 粒子物理这种硬核书本,还是科普读物、科学家传记,或者网站新闻浏览,Niya老师都鼓励大家做广泛的阅读。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如果想打开眼界,参加要求知识面广泛的国际理科竞赛等学术活动,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就多阅读、多累积。
04 多谈论
第四个建议,鼓励大家多谈论科学。平时,注意到的生活中的现象,最近的科学、科技新闻,最近追的再次火爆的《三体》电视剧,都可以跟同学、家人、老师聊一聊,把它说出来。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只是让你跟感觉高深莫测的科学熟悉起来,增加你的科学资本,增加你的理科身份认同感。
在BIEC,我们也努力创造一种谈论科学的氛围。我想,如果我们的学生,每天的交谈、闲聊,除了明星、追剧、美食等外,也能时不时谈论到科学,那我相信,当他们在BIEC经过三年或者六年的学习,当他们毕业时,都能够达到美国面向K-12年级的科学教育文件《K-12科学教育框架》提出的目标:“12年级结束时,学生应该具备参与科学议题公共讨论所必须的充足知识... 成为日常生活中科学信息的审慎消费者,欣赏科学的意义与价值。”
总之,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不要一来就判定自己不擅长理科,不要给自己设限。
新型理科人才的定义,或许颠覆你的想象;
就像人生一样,未知却充满可能;
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不为自己设限;
一切皆在你的手中。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