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的课堂是什么样子?
是同学们正襟危坐听老师娓娓道来书里的故事,还是在教室嬉戏打闹,或游离于黑板上神秘的数学符号?
它或许是这个样子?
有人说,在这约么50平方的小小天地里,装着整个世界,还装着我的整个青春。所以,它伟大而美好;也有人说,我的灵魂像是被教室的墙所禁锢,当阳光穿过窗台洒落在课桌上,我便被它勾了魂,着迷于寻找光的方向。
恰逢阳光甚好,我们兴奋地捧着书本,在花园里追逐,或围坐在草地上,去观察这里的一草一木,去记录他们此刻的模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将他的形状定格在书里,将他的味道记录在纸上。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有趣的课堂呢?
是的,学术上其实它早有其名,我们叫它“学习花园”(Gardens Based Learning,简称 GBL)。它是一种以花园作为学习背景,存在于学校、社区以及家庭环境中,通过为学生提供参与式实践学习场所,力图达成在真实情景中让学生实现主动式、体验式、浸润式学习的育人目的。早在 17 世纪,哲学家夸美纽斯就认为学校园艺可以教 会学生欣赏自然。
翻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我们看到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推出的高中英语新教材(2019版).其选材充分地考虑了我国英语教育实际学情和教情,全新的框架和内容涉及,保证了英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为我们这次的英语创新课堂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
当“英语课堂”与“学习花园”相碰撞,又会燃起怎样的火花?
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本次学习花园课堂内容的是Unit 6的单元,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涉及的语境内容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介绍“水上城市”威尼斯面临的问题开始,分别介绍了龙脊梯田的开垦原因及运作原理、天然染料、特殊地理景观、因纽特人的生活、英国人对花园的喜爱和英国的水果茶及花草茶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相关性。
我们身处四川盆地、背靠都江堰水利工程和成都平原,了解自己的家乡地理十分必要,先从了解自己的校园景观和校园植物出发,充分理解认识感受身边的“小自然”,才能更好地拓展到课堂以外的“大自然”。
高一年级通过学习花园的课堂模式,完成了本次学习任务-Campus Plants Handbook(都中植物图鉴),通过观察、触摸、查询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然、深入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关系,在深刻理解单元话题内涵的基础上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堂外;希望他们在清楚任务的同时建立高级的审美,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相关知识,开拓视野,结合课堂提供的反思性和评级性问题不断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最终促成自身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
双语班英语教学主管刘娟老师说:“活动设计紧密围绕主题语境,注重整合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充分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同时强调交际情景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建构完善的知识基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
通过分享,家长们也一同感受创新课堂带来的乐趣,感受大自然与英语课堂碰撞之下奇妙的反应,也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称赞。这样的课堂模式,同学们深受同学们热爱,说是离开了教室的凳子和黑板,反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专注和积极,希望以后也能有更多这样的课堂。
作品展示
“学习花园”创新课堂的意义在于,通过现场测量,发展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在真实的环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会用自己的眼光感知这个世界。与同学商讨,向老师请教。超越教材、课堂的局限,向自然环境和生活领域延伸,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实践能力。“眼见百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实物操作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最为宝贵,天马行空的画面,正是同学们的思考和创造力体现。
这仅仅是都江堰中学双语班的“学习花园”创新课堂的开始,我们将积极探索更多其他学科的户外创新课堂设计,丰富同学们的学习内容,提升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探讨、总结的能力。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