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岸音乐实验学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社区,艺术家们乐于汇聚于此。他们的智慧与哲思,总能为同学带来多元的启发和广阔的视野。
本学期,王向群老师来到学校,为同学们讲授音乐剧台词。课堂上,同学们更喜欢叫他大象老师。
在这门课上,同学们将接受系统化的台词训练。参加这门课程的流行演唱专业学生席语涵、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学生韩承言、钢琴演奏专业学生苏妮歌尔、古典作曲专业学生李嘉树、音乐剧专业学生魏兴、流行演唱专业学生何雨晴、钢琴演奏专业学生齐星照,将在今年年底演出《我,堂吉诃德》的部分片段,让全校师生见证台词课带给同学们的变化。
今天,让我们走进台词课堂,看看师生们在进行台词训练的同时,如何走进声音艺术的共通的精神世界。
东岸音乐实验学校台词课,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同学开设的音乐公共选修课程。作为本门课程的重要能力指标,掌握艺术语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创作方法是本台词课入门的关键技能。
台词,蕴含着角色内心世界复杂的人生观与自然观,演员或朗诵者需要用声音 “描绘”出来,由此去感受、表达声音画面中的情景、人物、事件以及作家情感。
东岸台词课致力于帮助音乐剧专业的学生找到表达文学作品时的语言基调;亦在帮助所有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掌握塑造语言形象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舞台表演、升学及职业挑战时,表达更为准确、生动。
在全球化时代的当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亦是投入各行各业的必备技能。然而作为千百年来崇尚“敏于行而讷于言”的民族,中国人对于语言表达力的锻炼一直是传统教育较为缺失的一环。
在这方面,音乐艺术生往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舞台经验能帮助他们做到“人前敢说”,台词训练则赋予他们直表内心的有效道具,在与人交流,表达自我、打动他人等很多方面带给学生正向加成,以迎接今后的更多机遇。
音乐是最为纯粹的艺术,语言是抽象的表达,同为声音表演有很多相似、互通之处。如果说声音表演是去往另一种生命的入口,那么台词课可能会是通往那里的一条秘径。
音乐剧专业学生 魏兴
“我正在学习《我,堂吉诃德》里桑丘的唱段,需凭着自己的本心表达最真实的感觉。虽说这个角色与我的性格贴近,但有时候会因为专注于演唱技巧,身心进入比较紧张的状态。台词课上,我们会学习通过不同的运动来打开身体、放松自我,并将情绪放到最大,呈现区别于以往的演出。”
在进入到台词课前,学生们很久没有像这样在文本前坐下来品读文字了。跳脱熟悉的表达方式,置身于角色人物的内心世界,不需要教条、守则,只需要完全打开,用声音来感受台词里的戏剧世界。
当所有的同学站在阳光里,对着落叶夕阳,在钢琴的伴奏声中,师生们反复用不同音调、节奏念:“好吧,都听你的”, 大象老师说他感受到肃穆的力量。
“我第一次和这么年轻的学生在一块,比起教学,更像是寻找忘年挚友。我希望在这样的交流中,能够找到思想的共鸣”。
而同学们也感受到台词瞬入的鼓舞力量,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正尝试着领会何谓“解放天性、当众孤独”。
苏妮歌尔是《我,堂吉诃德》的主要钢琴伴奏,更是学生会音乐剧《Next to Normal》剧目导演、主创兼钢琴伴奏,听着同学们的朗诵,她觉得有趣极了。
课上,老师让他即兴弹奏一段风的声音,她的琴声里有风吹动的树叶,天空飞过的鸟和不停变换的云。放下过去纯粹技术的诠释,她试着去感受旋律背后的情感。在声音世界里与人物一同去呼吸、一同去感受、一同去思考。
电子音乐制作专业韩承言在课上被委以重任,他被要求朗诵堂吉诃德的“疯狂独白”,这是一段饱含理想与现实辩证深意的台词,探讨了人们面对理想的疯狂状态。为了诠释这段台词,他在伴奏与在老师的带动下揣摩着,尝试打开更好的状态。
米开朗琪罗言:“我在大理石中看到了被禁锢的天使,于是我不停的凿刻,直到使她自由。”
大象老师借着台词课的切口,带着同学们进行了一段艺术哲思的思辨之旅。正如他所言:“能打动人的声音一定要感动自己,才会感动别人。不断反思,对自己真诚,走心,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首先,诚挚地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在准备本次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难用一些固定的词汇来形容您。
最后也想给同学推荐看纪录片,纪录片探讨的是什么?探讨的更多的是人本身的东西、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命运、人和世界的关系、人自己内心的关系,这些东西完成了和纪录片有关的元素。
而所有的电影、文学、戏剧或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里都应该将主要元素用于探讨人,关注人何以幸福、何以互助关爱、重视人类的价值,这便是我认为的艺术。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