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中学数学的学习,总是伴随着“小题狂做”、“月测周测”复杂的模型和藏在铅笔盒里的公式小抄。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的猛然提升,是很多升入初中的孩子,必然会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在南京赫贤学校的初中部,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总是充满了热情,而这样强烈的内驱力,是很多感受过赫德赫贤学校数学课堂的家长们,所为之惊叹的。
而这就是胡赵云校长和“发现数学”的独特魅力。
知名数学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中学教师、中考命题评估专家组成员、北师大版《数学(7-9年级)》《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组核心成员、分册主编数学课程培训专家……诸多的光环之下,是胡校朴实的教育梦想,让所有人都有能力学好基本的数学。
他所创立的“发现数学”体系,让学生能通过思考数学,发现数学的知识、方法、语言与结构,发展全思维的能力,感受数学的乐趣。让初中的孩子既拥有扎实的学术能力,又拥有难能可贵的内驱力。
“发现数学”正如其名,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要自己去“发现”。课堂上,孩子们的桌上放着研究材料和《研学单》,上面列了一系列问题,等待他们去探索。而课本和辅导书在发现数学之前是“禁止使用”的。
在胡老师看来,数学可以让学生从起点开始思考,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创新的力量,也是我们课堂实操的真实目的。
为此,我们特地邀请到了来自北京赫德中学部的四位同学,为大家分享自己学习发现数学的经验和心得。
发现数学课程是北京赫德中学部很重要也很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让不同数学基础的孩子们建立数学思维,爱上数学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北京赫德中学部G7的Tiger,Lydia同学的精彩分享~孩子们真诚又积极的反馈,一定能让大家近距离体会发现数学的独特智慧与魅力。
Tiger
发现数学打破了我对数学的传统认知
数学是什么样的?
面对这个问题,从前的Tiger会说:“数学就是生活中常出现的元素;数学就是把问题变为公式,计算出正确的结果”,而学习了发现数学之后的Tiger又更正到:“学习公式远远不等于学习数学。通过发现数学,我学会了如何去学习一个主题,里面包含的智慧太多了,例如研究一个几何对象,我们要研究它的来源、概念、性质和判定、画和作法、运用等等。”
Lydia
从小“数学不好”如何建立自信找到窍门?
在演讲的一开始,Lydia就跟台下的家长和同学们说了实话:自己从小就对数学并不擅长,对学习数学也很不自信。那么,她是如何在发现数学的学习中突破自我的呢?
Lydia用三个词形容了自己一年前刚接触发现数学时的学习状态“不了解、不理解、不习惯”毕竟,要适应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总是需要一些时间。
刚开始,面对数学导学单上面的问题:“我知道”“我研究”“我发现 ”“我提问”,Lydia拿着笔无所适从;后来在做练习题遇到不会的题目时,想起来老师说的“不要问别人,自己先思考”的要求,对比自己从前被教导的“不懂就问”,Lydia也是有些困惑。
后来,经过逐步的适应,Lydia沿着发现数学的学习思路不断进步,一学年过去了,Lydia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会积极发言、思考、提问、和总结的主动学习者。
而再回看导学单上的一个个问题,此刻的她也能给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我知道”可以让我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我研究”可以让我总结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加强思考;“我发现”可以让我对学习成功进行总结;“我提问”可以让我用问题串联知识点,查漏补缺。
从一个自诩“数学不好”的孩子,到如今可以站在台上大方分享数学学习心得的优秀学生代表,Lydia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发现数学创始人胡校长曾经说过:“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一说到数学,我的孩子们会说数学是他们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我教会的,我要做一个这样的老师。" 中学部数学组的全体老师们在胡校的带领下,守护着孩子们在发现数学的学习中不断挑战超越自我。而如今我们的孩子们都可以自豪地说一声:我热爱数学!我可以自己学会数学!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