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同栽培。只有广纳百家之长,才能在世界花园里,培育出根植于我们自己脚下的无二花朵。”
这是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校长池铮铮将自己对教育的见解,凝于这个小小的比喻中。池校长认为,中西融合不仅是让孩子看到不同,更重要的是找到相通之处。教育应当博采中西之长,灌溉独一无二的花。
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校长/池铮铮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
中国民促会家长与教师合作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
曾在中美商界工作多年;
荣获北京市政府授予的在京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长城友谊奖”;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认证中心认证委员;
多年致力于研发融合教育、整合中西教材的工作;
培训全国各地学校校长和教师数万名;
2003年至2018年任北京顺义国际学校高管;
现任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校长。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教育和文化才是实现人文交流、全球沟通的手段。未来的国际教育如何培养学生?中西教育殊途同归,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未来的教育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那么国际学校到底如何培养学生?池铮铮校长如何将积累20多年国际教育经验所形成的独到教育理念,融入到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的办学治理中?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的独特优势在哪里?跟着我们的脚步一起来看看!
融贯中西的教育体系
“真正的国际教育是融贯中西,是让孩子经由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既能学习体制内课程,又能在其基础上跳出体制,得以充分的发挥,成为独特的自己。“
01
基于国内课程核心,整合国际课程体系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以国内课程大纲及知识内容为主体,引入课程体系,并在拓展、探索、发现等方面将国外的特色课程融入,构建起“中外融合”的精品课程。以数学教学为例,国内数学教育在知识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上处于国际领先位置,以国内数学课程大纲为基,结合西方多元和兴趣化的教学方式,形成我们独特的课程设计。让孩子在接受国际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孩子的综合竞争力。
02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拓展国际视野
课程的发展本身是一种融合创新的过程,我们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去发现中西课程中的各自优势与同工之妙,给学生未来的主动发展树立深厚的文化根基,并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学校十分重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并将母文化融入课堂,设立完善的中国文化课程体系。在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能系统学习中国的文史哲经,在文化方面还细化到语言文学、人文学科、艺术体育、劳动拓展、社会服务等多个层面。让孩子明白我们从何而来,向何生长。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图谱,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提升认知的层次,站在更大的格局上规划自己的人生,全方位提升孩子的道德思想与学习能力。
中西方多元文化交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更加健康,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
优质师资加持教学体系
预约电话:4006-196-100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