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中音鼎石——在看不见的城市,看见梦想中的音乐学校

中音鼎石——在看不见的城市,看见梦想中的音乐学校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写道:“人假使在荒地上走了很长的时间,自然就会期望到达城市。”

城市
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整体
它吸引着世界人才相聚于此
向世界输送培育初成的新鲜血液

提到世界知名的音乐学府
我们很自然地
会将它们与城市的文化地景联想到一起

坐落于城市核心的音乐学府
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号召力
以其天然优势为音乐人提供创作园地和展演舞台
终而获得来之不易的发展机会


朱莉亚学院The Juilliard School
茱莉亚学院,位于纽约林肯中心。林肯中心不仅是纽约古典音乐界的中心,也是所有艺术家憧憬的舞台,更是汇集了剧院、歌剧院、音乐厅、室外音乐厅的纽约文化中心。


柯蒂斯音乐学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
柯蒂斯音乐学院,位于费城,费城是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地,拥有众多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氛围浓厚,不仅如此,费城交响乐团也闻名于世。


新英格兰学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
新英格兰学院,位于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城——波士顿,是全美唯一一间被定为历史古迹的音乐学院,沉淀了丰厚的学术背景与人文历史。


皮博迪音乐学院
Peabody Institute
皮博迪音乐学院位于离美国首府华盛顿特区仅一小时车程的巴尔的摩,慈善家George Peabody在市中心的 Mount Vernon 广场成立了全美第一所音乐学校,将艺术文化带给更多市民。


中音鼎石位于北京紫禁城东侧的南河沿大街,北起北河沿大街南端,南到东长安街。

在这里,学生终日沉浸在故宫、太庙、皇史宬、普度寺、欧美同学会、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等古建筑群里,培养融贯东西之美的理解与诠释的能力。

步行不用15分钟,学生即可抵达北京音乐厅、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首都剧场、国家博物馆。这些展演殿堂赋予他们一套十分鲜活、极具厚度的城市文化,这种熏陶足以使学生们在开阔的视野中去创造、去学习,展开音乐求索之路。

今天,请聆听我们分享4个故事
关于中音鼎石人在金水河畔
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
让我们跟随他们的眼睛
踏访校园与学校周遭的每个角落
一起在新学期展开之际
蓄势待发,扬帆起航

吴天同母亲  中音鼎石2020届小提琴专业毕业生家长
我和天同的父亲相当重视孩子的个性化培养和体验式学习。天同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上大学前没有到国外求学的经验,但是我们一家人都很爱旅游,经常带他出国游历。因此天同在很小的时候便到访了许多欧洲国家,稍大些随着101金帆交响乐团去美国、北欧演出,初二时与同学两个人独自到澳洲游学。这段岁月的积累铸就了他很强的适应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吴天同在演奏

2020年9月,天同入学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专业。当时国外的疫情严峻,大一的课程以网课为主。为了亲身感受大师的风范并接受指导,天同以坚定、乐观的态度前往英国,虽然学习和生活都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但他以令人佩服的意志面对了这一切,慢慢地熟悉了学校,老师和同学。

2021年9月,学校的教学基本正常,他迅速地适应了学习生活,积极地投入到各种学习实践中,与钢琴系的同学合作奏鸣曲,与大三的师姐合作双小提琴,还有室内乐的课程,圣诞前的交响音乐会,为歌剧演出的伴奏等等,结识了更多的老师、同学。我们作为家长,充分地感受到他完全融入了大学生活,并享受其中。

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的日常(图片由校友吴天同提供)
伯明翰是英国第二大城市,也是欧洲拥有最活跃的文化与艺术特色的城市之一。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位于城市中心,前往伯明翰音乐厅聆赏演出相当方便。学院自身拥有一座500席位的音乐厅,一座150席位的演奏厅和一座100席位的管风琴工作室。天同每天穿梭于音乐厅及彩排练习室之间,过得忙碌且充实。
中音鼎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校长柴亮先生。柴校长亲自考察了天同首次的访校考试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我们相当认可柴校长保护并促进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学习音乐的教育理念。虽然在面试过程中,学校老师也指出了天同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天同对音乐专业这条路有抱负及野心,商议后我们决定让他更加系统、专业的学习小提琴,希望能有更大的突破。
伯明翰音乐厅
天同的父亲是古典音乐资深乐迷,天同5岁时就开始学习小提琴,此后的生活一直没有离开过音乐。从他学琴开始,我们就经常带他去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国家大剧院欣赏音乐会。每逢国内外知名乐团、艺术家来京演出,我们都会留意,陪他去看。在中音鼎石求学期间,天同身处于艺术殿堂建筑群的核心,前往各大音乐厅演出相当便利。他也经常放学后去欣赏音乐,有时候我们陪他前往,大大小小的音乐会滋润着我们一家。
记得刚入学时,天同的父亲曾勉励天同:“希望你心有梦想,行有志向,砥砺勤学,艺海远航。”我们期望他能有坚强的意志力,选择了一条道路,长远地走下去,能用全力去追求梦想。

苏妮歌尔 中音鼎石学生 钢琴专业
在皇城根下学习音乐,让我有机会细细品味学校周边每一栋建筑的每扇门、每堵墙、每尊雕塑,感受到空间与形体的变化交织出流动的节奏感,获得艺术创造的灵感与启发。

  
苏尼歌尔在演奏
我从小就很喜欢故宫,觉得在故宫里行走如同聆听一部交响乐,在循序渐进的建筑中历经序曲、高潮到尾声。我母亲说,小时候我第一次到访故宫,绕着红墙跑,迟迟不肯离去,当时还走不稳道呢!所以,当我知道故宫边上有一所音乐学校,立刻请求家人带我来北京参观。看到故宫红墙外不远的校门,我就知道自己爱上了这里。

学校离长安街、故宫、国博很近,距离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北京音乐厅仅有几步之遥。因此,关注文艺动向成为我课后、练琴之余最大的兴趣。上学期,我的专业课老师在国家大剧院开音乐会,学校离国家大剧院步行也就10分钟,我们一路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

今年1月8日,我和学校老师前往耶鲁中心欣赏钢琴独奏音乐会;1月20日,我和学姐马鸣、张子言到中山音乐堂演出了Camille Saint-Seaens 的Tarantella Op.6 for Flute Clarinet and Piano。当时我们先到音乐厅排练,随后回学校换衣服,悠闲自得。一起演出的老师见了都说学校的地理位置是专门为音乐人设计的,我们引以为豪。

在中音鼎石,每个人打招呼都是笑眯眯的,可能是因为都热爱音乐的缘故吧。学校有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开设的课程不仅包括音乐专业课程,如:视唱练耳、乐理、和声、室内乐、西方音乐史等,还开设了文化课学科,保证我们学习上均衡发展。学生事务中心的老师会帮我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帮我解决很多问题。

我想,音乐于我而言如同一位伙伴,与我在游戏、学艺、聆听中成长。对于一首曲子,我将之视为一块画布,这块画布由我们来上色,每个人的颜色都不同,演奏的风格也就不同。在中音鼎石,我不仅接受了西方古典音乐的熏陶,也沉浸于红墙琼枝、青砖黄瓦,这些经历为我的音乐诠释、创作提供养分,相信有一天自己能呈现出绚烂的作品,和世界分享。


任泓錡  中音鼎石学生 歌曲写作专业


中音鼎石是一所非常专业的音乐学校。记得第一次来学校参观,就被三楼的排练厅触动了。排练厅的窗外是老北京的胡同、古建筑,教室里有一面大镜子,可以见到自己身处于这样的文化场域之中。我当时想,在这里玩音乐真是太棒了!
后来事实证明,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很充实,我可以和同学切磋、交流、玩音乐。我从他们身上发现许多闪光点,大家有共同的志向、梦想,可以从彼此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学校的地理位置处于北京的最中心地带,这里的交通便利,旁边是天安门、故宫,对面是商业气息浓厚的王府井,可以说是历史与现代的绝佳结合。从学校前往live house、音乐节,或者大大小小演出都算方便。中国最早的那批音乐人、乐队都在北京。中音鼎石让我有多机会接触到比较知名的音乐人,这点让我相当迷恋。

“有天晚上我经过这里,瞬间忘记自己身在何处。这样的街景你说属于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是行得通的”

学校周边有很多看演出的地方,平时学校也会组织一些看演出的机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附近的琴行一条街。我常利用周末去那边看看设备,跟老板聊天,也会跟同学一起去琴行交流音乐、认识有意思的音乐伙伴,结交民间高手。

我最近看了一场露天音乐会,交响乐团的后面放了一块大屏,屏幕里播着电影的片段,交响乐团则为之配乐。演出是在人行道上进行的,与熙熙攘攘的路人产生了直接联系。这样的演出形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同学校在普渡寺、太庙举办音乐会那样,希望自己以后也能试验不同的音乐表演形式,与更多人分享音乐。


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大街(图片由汤珑老师提供)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音乐对生活没有实质性的用处。但是我想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早餐吃馒头,音乐可能就像调味料一样。蘸料并不会影响饱腹感,但会让早餐更美味。

音乐也是一样的,我觉得音乐能放大情绪,让开心更开心,放松更放松。音乐也能缓解情绪,帮助我们正视自己的感官、认识自身的意念,是一种非常正能量的东西。

音乐创作对我而言很主观,有的人可能会画一幅画去记录自己的心情或者风景,我则喜欢把经历或者当下感受写成歌记录下来。如果有人喜欢我编的歌,我会很开心,如果讨厌那也完全没问题,就像写日记,无所谓好坏,纯属于生活。

汤珑  中音鼎石教师

我始终相信,你待过的城市,终将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对我而言,波士顿不仅是一座聚集世界一流大学的城市,更是滋养音乐热情的土壤。查尔斯河是波士顿的母亲河,贯穿了整座市中心。每到夏日,我便来到河畔,聆听每周三傍晚免费的河岸音乐会,市民的老朋友――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Pops等乐团经常在这里精彩出演,充满幸福感的音乐与黄昏彩霞相互辉映,赶上节日的话还能欣赏璀璨的烟花,属于我旅居美国时期最惬意的时光。


波士顿的Symphony Hall和距波士顿四小时车程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充满了我的回忆,在那里我欣赏过Krystian Zimerman、Evgeny Kissin、Maurizio Pollini、Alfred Brendel、Martha Argerich、傅聪、郎朗、王羽佳、Itzhak Perlman、Maxim Vengerov、Renée Fleming等等音乐家的现场演出。

我永远记得Alfred Brendel 在退隐舞台巡回音乐会上演奏Schubert Impromptu D.899 No. 3 作为返场曲的情景,那是在我脑中定格至今的画面。那年他77岁,白发凌乱、步履些许阑珊,坐到钢琴前,声音未出已然是一幅绝美的画,缓缓流泻的音符,充满老者的智慧与豁达。在这场音乐会上,他一共返场了6次,最后一次掌声持续了20分钟。那晚的观众席形成庞大社区,在浮世红尘里共同被同一幅画面、同一个声音感动,见证了一个辉煌而又深刻震撼的历史性时刻。

我在波士顿居住了近10年,后来前往美国中部的一座大学城Urbana-Champaign攻读博士,最后才回到北京。北京的文化氛围常让我想起波士顿。现在我住在学校附近的胡同,去看任何一场音乐会、话剧都非常方便。记得回到北京观赏的第一场话剧是在首都剧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演出的《雷雨》,那晚我步行前往剧场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演出结束,下起了滂沱大雨,一瞬间仿佛又将我带回剧里,获得绝佳的沉浸式观剧体验。
走访学校周边的音乐厅已然成为中音鼎石人的日常。好多老师的音乐会我有空便会去聆听、学习。我常在台下为这些精彩的演奏兴奋不已。在这盛世华年之际,有好音乐相伴于生活中,何其有幸。
中音鼎石,三层音乐厅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学校每个月末都会举办音乐会,结束时间在夕阳将尽时分。那时的阳光会斜洒进来,窗外的鸽子一片片地飞过,经由眼前的胡同、普渡寺到不远处的故宫,金光灿灿处仿佛能看见音符流转。学生准备演出的过程可能会紧张、会烦躁,你知道这个年龄都是这样的,但是我经常跳脱出来,便观赏到特别美的一幅画。
我喜欢闲来无事轧轧马路,跑步或行走,路线通常是沿着东华门进入故宫景区,沿途经过金水河、太庙、中山公园,绕故宫一圈。前几天我在大雪纷飞中,遇见景山公园外的几座假山,积雪沿着假山的沟路形成了山水油墨画,让人喜出望外。我们常说“像当地人一样旅行”,我想“像游客一样生活”何尝不是一种生命态度。我们时不时需要跳脱出日常琐事,以游客视角生活,如此便能发现更多风景,拥有更丰富的体验。旅行,不仅仅是走很多路,还是以不同的视角走在同一条路上。
音乐,很多时候是连接城市和记忆的时光机。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我们而言,一切的细微末节皆有可能成为永恒。当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受到心灵跨越时空。
仿佛刹那间,世界成了村落,音符成了诗,呐喊唤成歌。
心揣梦想的孩子在金水河畔说道:心里种了花,哪怕再微不足道的尘土都因它精彩,人生才不会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