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青岛新东方特色课 | 润化孩子的中国灵魂展望未来

青岛新东方特色课 | 润化孩子的中国灵魂展望未来

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赖以发展的精神脊梁,也是每个独立个体的心理文化根基。在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健全人格的塑造、道德素质的养成以及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青岛新东方特色课

一直以来,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都铭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培养植根中国的全球型人才为己任。

在义务教育阶段,即1-9年级,学校开齐开足中国国家课程,教好义务教育课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符合义务教育的要求。

青岛新东方特色课

与此同时,新东方双语学校基于哈佛教育学院的跨语言教学模型,将义务教育与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的教育教法、教学资源和中小学主线课程体系相融合,形成学校特有的学习资源库;将语言、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彰显中国文化底蕴的元素凸显在教学当中,超越了学科界限,包容了多元文化,记载了恒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轨迹,囊括了自然万物的世界这本大书,在单元学习中系统地呈现。

青岛新东方特色课

学校深研传统文化教育,取其精华,为学生定制了十二年一贯制中国文化思维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为此,我们对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中国文化思维课崔老师进行了专访。崔老师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思维课程,展开介绍了新东方致力于开展“大语文”课程的核心特色,及其教育初心。

青岛新东方特色课

崔旭生

中国文化思维

课程教师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古文字学研究方向

海淀名师,多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当代应用研究

首创中国传统教育的K12课程体系,参与教材编写

多次策划国内外书画作品展,儿童交流展

数件书画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和其它艺术馆收藏

Q1

全球环境下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个体自信的基础

图片

崔旭生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对过去生活经验的积累,日久才能形成传统。传者,承也,有承,才能有传 ,统,通也,有对过去的综合,才能博古通今。在国际化学校里,我们怀着全球视野来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是为了在广泛的文化维度里看见自己,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基因。

我们要知道,在孩子培养世界眼光的同时,他首先是一个根植于华夏民族的个体。这样,将来不管走多远的路,都会更坚定自己的根本,文化自信始终是个体自信的基础。

青岛新东方特色课

Q2

新东方传统文化课程如何设置的?

实行十二年制传统文化课程

图片

崔旭生

新东方为孩子们准备了小、初、高学段的中国文化课程学习,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进行文化的重温。

从文学、写作、国学三个维度入手, 学校搭建起从输入到输出的思维训练闭环,以引导式教育带领孩子追根溯源,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深入传统文化,走进历史中国。

每一位在新东方上学的同学,既然我们有机会接触新东方为中国学子打造的这套以传统为媒介,慢慢润化十二年的课程,进行长达十几年的传统熏陶。将来,一定会带着浓浓的中国礼仪之邦的状态,走进社会。

青岛新东方特色课

Q3

新东方为何要坚持传统文化教育?

这是学校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图片

崔旭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因为有表意文字的五千年传承,使我们至今仍生活在博物状态的中国里,不去认识它,它也依然存在。然而学校有着自身的历史使命。

华夏以一个不断凝聚的文化形态走到今天,当下的我们,在这样的历史空间里传承,继续华夏文化的不断聚集,不忘小我的力量,推进本民族文化的世界传播。

青岛新东方特色课

Q4

您对新东方传统文化教育有何期许?

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真正融合

图片

崔旭生

新东方的孩子将会有他新的东方特点。希望未来,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走向一个新的东方,以日日新的状态,重新认识东方,以新东方的状态重新审读我们古老的灵魂。

四千年前的青铜器铭文最后一句通常是“子子孙孙永葆用”,我祝愿新东方的传统文化课程,在这个历史时刻,历久弥新,子孙永葆。

青岛新东方特色课

写在最后

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开设中国文化思维课的初衷,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传统底蕴,感悟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同时,也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析,激发起对更多学科知识探索的兴趣,能够主动地在其他领域发现学习。最终,实现各个学科的“大综合”,理解跨学科学习的精髓,由此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

青岛新东方特色课

我们坚信,只有扎根于民族,才能走向世界,只有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才能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