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双语教师的角色正悄然发生改变。双语教师不仅是双语教学的执行者,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课后辅导;同时因为对本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帮助孩子塑造正向的价值观。双语老师在培养中国学生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双语师资团队建设是成都七中国际部师资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应该是“香蕉人”,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应该对中国本土文化有基本的理解并对自己的中国身份产生认同。国际部致力于办符合时代需求的国际化教育,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以未来为导向,关注双语教师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帮助他们提升教学实践经验。目前成都七中国际部已拥有十余名涵盖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心理学、经济学等科目的优质双语教师团队。
七中国际部
做幸福的教育,不只是分数
一个让孩子个性张扬,梦想绽放的地方
在七中国际部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七中国际部?
听双语老师说说他们与七中国际部的
故事吧!
今天的主角:双语数学黄悦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6年教龄
热爱生活的“美食狂热分子”
原则性强 踏实严谨
课前课后都要求学生必须用英语交流
学生“热爱又害怕”的“双语教学牛人”
教育理念:
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共进步
Q1:为什么选择加入七中国际部?
毕业之后从事了几年交通工程方面的工作,会常常跟项目、设计、报告等打交道,涉及到多方沟通和协作,虽然工作干得很愉快也有成就感,但是工作时间的极不稳定性,让我思考其它的可能性。
机缘巧合,看到七中国际部发布的双语数学老师招聘信息,我觉得自己英语还可以,工科出身数学也没问题,我就来面试了,很幸运被录用了,正式开启我的数学教学生涯。
Q2:在七中国际部工作有着怎样的体验?
首先,感觉环境很开放,很包容。同事们都具有国际视野,无论是做事情还是考虑问题,更懂得变通,思想比较灵动。
其次,感觉自己更有活力了。国际部的学生从小接触的事物很多,视野也很开阔,跟他们交流互动常常让我大受启发。当然,教他们也是有一点压力的,因为孩子们确实太优秀,促使我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Q3:一句话定义对所教学科的理解?
在我看来,数学是一个基础的、很讲究逻辑的学科;同时它又跟各个学科有交叉,这种联动性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很有帮助。
所以,在课堂上,我一般不会直接告诉学生某个知识点,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数学的公式或者定理证明等。只有理解了它的内在逻辑,知识点的掌握才会更牢固,而这种推导能力对于他们大学的学习也是有用的。对于一些数学概念,也是用贴近生活的事例来解释,这样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容易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巴萨VS皇马,你以为是足球解说?
黄老师《志愿者偏差》开讲!
我当时举个例子,巴萨和皇马两个球队比赛,巴萨9比0赢了皇马。现在有一个电台主持人问广大球迷:你们觉得要不要开除皇马的主教练?我们想一下可能哪些人会去打电话呢?巴萨的球迷吗?他们赢球了肯定不会。谁会去打电话呢?肯定是皇马忠实粉丝,他们可能对这场比赛特别不满,情绪都发泄到主教练头上,只有这种人才会主动去反馈信息。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网上发布评价的人,一定是有强烈的愿望的,一般情况是强烈的不满或者是强烈的满意,并且多半是强烈的不满。所以我们在网上看到负面评论时,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人,大多数人没有发声的。这就是志愿者偏差概念。
Q4:国际部的数学跟普高的差异在哪里?
黄悦老师在七中上数学公开课
首先,两者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但是普高有高考压力,专业知识能力必须要达到高考的要求,课堂目标更侧重高考这样的选拔性测试。
一般大家会觉得国际部的数学很简单,这是一种误解。只是说它的考量标准不一样,不像普高有非常成熟的高考体系,教学和考试模式都非常固定。国际部的数学更侧重达标性测试,不会过度注重解题模式和能力,更注重数学思维。
其次,是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偏向。普高数学的范围要偏小一点,注重深度,注重数学本身。而国际部AP/ALEVEL的数学,深度要浅一些,更注重广度和应用,偏向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比如这届张HY和周X同学,除了A-level数学本身外,因为对统计学感兴趣,他们就会安排时间看资料,撰写课题论文,拓展数学运用能力。
Q5:双语教学是否有面临挑战?如何解决的?
主要体现在语言方面,新高一的学生,如果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会很难听懂课堂内容,这对他们是一个挑战。
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局限性,课前,我会将数学的专业词汇发给他们熟悉;课上,我会尽量用简单的词汇组织教学语言。刚开始上课语速可能会快一些,后面我也及时作了调整。课后,帮助学生答疑,我也会全英文跟他们交流,让他们熟悉数学英文表达。作为双语教师的优势,就是熟悉他们的语言习惯,即使表达不准确,也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表达,便于及时纠正。
渐渐地,学生们课堂的输出和参与互动效果就越来越好,慢慢地,他们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Q6:在国际部的“高光时刻”?
应该是学生给予我工作结果的正向反馈。学生平时会给我写一些小纸条或者发微信说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去学到的东西,然后在生活当中他又发现了一些现象并加入自己的思考,我就觉得这很值得开心。
他们日常也会找我聊聊天,谈谈兴趣爱好、专业选择等等,非常开心我能够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帮助他们解决升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Q7:教学之外愿意做哪些新尝试?分享一下经验
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也是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最近,我也承担了新的工作角色-学校A-level课程的协调员,需要全面负责A-Level课程质量监管与教研工作,A-Level教师团队内训以及学术交流等工作。
我一直在想怎么去提升A-level项目的各个学科老师的教研。目前这个项目每一个学科是一位老师,相对来说联合备课就会稍微难一些,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算是工作上有一点点挑战的地方吧!
Q8:你身边的同事都有哪些特长和闪光点呢?
大家都比较包容,视野也比较开阔,不会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不会是局限的思维,学习力特别强。
比如我们数学组的周玲老师,她是七中普高派驻过来的,一位非常成熟的“老”教师,英语一般,却能够不断的尝试,一直在学习新的东西,学习英语知识,这种态度让我非常敬佩。还有郑凌睿老师,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美国留学生,特别活泼幽默风趣,对非常关心学生,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Q9:在你眼中,国际部的孩子有哪些特质?
我觉得所有的孩子都不能从考试这一个维度去衡量他们。人都是多面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性格都非常重要。国际部的孩子其实都是非常优秀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闪光点。
之前,我们学校的同学去参加青少年社群论坛《口斤言》的演讲,需要在3个小时内写完演讲稿并做一个十分钟的演讲,当时,他们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有思考的角度,我觉得很精彩。
再比如王XB同学,他小时候是在日本生活6年,当时因为语言的差异,融入当地环境进行学习和社交非常困难;之后又随爸爸到广州,再辗转到成都。他从小一直面临着不同环境的切换,然而他表现的非常阳光,总是满满的正能量,还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积极向上。
Q10:有哪些兴趣爱好?遇到压力如何调整?
兴趣爱好有点多。
美食狂热分子,我是江苏人,现在一个妥妥的四川胃;
喜欢旅行,看看不同的民俗风情,见见有趣的地方和人;
同时也喜欢运动、阅读、电影和音乐。
在七中国际部教书,肯定会有一些小阻碍,永远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我觉得并不是压力,感受更多的是动力。然后,我的兴趣爱好对我的教育教学也有启发,它们是有联系和正向辅助效果的。所以,我也会经常鼓励同学们大胆去发展良性的兴趣爱好来促进学业的进步。
暑期,“一个“(ONE)体验营就够了!
国际教育和传统教育有何差异?
中西融合的课堂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生涯规划如何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多种可能?活动实践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探索中西融合国际课程的奥秘
体验百年名校国际高中的生活
成都七中国际部沉浸式学习体验营
“一个”(One)体验营
正式开启报名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登记名额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