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从做中学——让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相得益彰

从做中学——让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相得益彰

172定律:

学习,1分靠理论学习,7分靠具体实践,2分靠老师反馈,这样才能有10分效果。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著名的教学理论基本原则:“从做中学”。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为基础。

成都七中实验IEC中心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形式,真正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从书本中走出来,走进我们的生活。同时,基于IEC中心整体学生的学习特点,IEC中心的教学老师将“从做中学”这一教育基本原则贯穿始终。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与思维,帮助学生激发潜在的能力与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七中实验IEC中心的双语生物化学老师Jasmine从传统发酵技术到物质性质的探究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让同学们实践应用课堂知识,在动手实操中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课题展示(节选)

课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 学生自己制作腐乳


▲ 学生酿造的葡萄酒


▲ 学生亲自制作的泡菜

课题二 样方法调查学校植物种群密度


▲ 学生在教室外进行实践活动


▲ 学生书写的实践报告

课题三 传统植物印染


▲ 学生独立制作作品


▲ 学生的部分作品

课题四 物质性质的探究


▲ 学生独立实验得到被检物的性质并书写实验报告

课题五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 Derek种植的大豆

在一次次实验课程中,同学们也收获良多~

在葡萄酒、腐乳、泡菜制作课程中,我们按照老师上课教授的内容一步步进行操作,不仅知道了这些食物该怎么做,还明白了每一步操作的原理。以后出国读书还能自己制作这些美食,真的是非常有用的课程。

——七中实验IEC中心李同学

我们将生物课搬出了教室,让书本上的文字都活了起来。这些实践方法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变成了具体的每一个动作。当然实践过程中我们小组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那就是头脑风暴的时刻了,在一次次失败之后找到成功的方法时大家都会非常兴奋。

——七中实验IEC中心陈同学

我们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了一次物质性质探究的完整实验过程,最后自己总结出了它的性质,这是一件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根据老师教的方法,一步步见证“奇迹”,通过自己动手得到的结论在头脑里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整个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写实验报告有一点点麻烦。

——七中实验IEC中心刘同学

其实一开始播种的时候没有对这些豆子抱有很大的期望,这是我第一次种豆子。开始的时候每天都需要老师提醒才能记起来要照顾自己的豆子,但是后来慢慢就习惯了,习惯每天上学和放学的时候都看它一眼,担心着自己的豆子会不会在假期就枯萎了。第一次见证豆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原来生命是这么神奇的!感谢生物课给了我这次机会去观察一个生命的成长。

——七中实验IEC中心李同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将课堂延伸至日常生活中,这是七中实验IEC中心坚持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只有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其全方位发展为教育导向,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发展,让学生更好地走向世界名校。

成都七中实验IEC中心与家长携手并进

引导孩子大步迈向美好未来

走进成都七中实验IEC中心

走向世界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