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的中国魂——培养豪迈的中国人”——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创办于1993年,是全国首家“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专家办学校”的具有特色的新型国际学校。
在学校创办之初,创始人张杰庭就提出了“做豪迈的中国人”的校训,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小班化高效课堂,通过施行学科整合、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实、导师制、过程评价等系列措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创设了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完整教育体系。
校训小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创始人、校长张杰庭先生到马来西亚访问时,随意走进路边的一家杂货店,想买一个当地的特产——锡盘。店里的一位老人试探性地问他——你是台湾人?香港人?当张杰庭回答自己是从中国大陆过去的时候,老人很惊讶,那时候有机会出国的大陆人还很少。老人特别免费送给张杰庭一个锡盘,殷切地交代,“年轻人回去好好干,咱中国强大了,我们这些人在国外也才有地位。”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深。”多年之后的今天,已人到中年的张杰庭,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那一幕记忆犹新。
不久后的1993年初,刚过29岁,出身于教育世家的张杰庭将赚到的钱毅然投入教育,以期教育报国。而他给二十一世纪学校提出的校训便是:做豪迈的中国人!
“一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在论坛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杨旭做了题为《全人教育 奠基未来——如何培养新时代国际化人才》的演讲,全面介绍了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立体多元课程、全息教育模式、全情教师队伍及全人教育理念。“教育是个良心活。”这是执行校长范胜武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成了学校老师们互相勉励的座右铭。
“立体课程,搭建学生成长的‘高速公路’”——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把握课程这一最关键的环节,通过成立“课程中心”,整合学校所有教育资源,开创高品质、规范化、系统化的“世纪课程”,形成了十二年一贯制纵向课程、小初高横向课程两条脉络,二者遵循教育规律,相辅相成。十二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包含《世纪演说家课程》《戏剧课程》《电影课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英语课程》《世纪名人课程》《健康课程》《艺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安全课程》等,三个学部的教育教学各有特色,符合各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同时,在本质上又有着相同的育人理念,即创设适合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在强有力的课程保障下,每一个二十一世纪学子都在逐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我能给学生什么?唯有全情投入!”——学校拥有一支由资深中教、海归教师及外教构成的专业精湛、理念先进、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优质教师队伍,他们全情投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发展,全天候陪伴学生成长。双语、全英文授课的海归硕士、博士,教学经验丰富的中教、外教,组成国际教育优质师资配置。根据国际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实现最佳配比,其中 博士、硕士占80%,海归教师占50%,外籍教师占30%,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水准。
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在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众满意度调查中,中小学远高于北京市、海淀区平均水平,初中综合得分在海淀区连续三年位居第一,小学综合得分在海淀区连续三年位居第二。中考成绩连年位居海淀区前列。高中学生参加由美国大学理事会组织的AP全球统考,连续七年远超全国、全球平均水平。高中毕业生全部升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世界名校,根据国际普遍认可的权威机构US NEWS、QS、TIMES的排名,2018年84.9%的学生获得世界排名前50位的名校录取。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