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特殊学生的融合教育中西方课程的融合中西方教育活动的融合家校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力迈中美国际学校张弘玫副校长接受访谈,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问:谈国际学校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该如何实施融合教育?
答:什么是教育?
大家都知道,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它不仅寄托着个人成长的希望,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
中国的教育史发展与初步的中西方教育思想碰撞
中国的教育历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舜时代,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过去的学校称为庠,7岁入下庠,15岁入上庠。到了近代,在教育制度上向德国,日本,美国和苏联学习过,走了一些弯路,没有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实施,但是也促成了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初步融合,不仅科技进步了,社会风俗也发生了变化。
什么是融合教育?
作为国际教育需要源文化的根基,它需要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经过光合作用,才能开枝散叶,蓬勃发展。打一个形象的比喻,融合后的教育就相当于这棵大树。只有植根于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注重民族精神的培养,吸收先进的西方科技思想,才能造就具有“中国情怀,拥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作为国际学校如何实施融合教育?
a.对于特殊学生的融合教育: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行为习惯不太规范和身心发展有障碍的问题生,很多学校是拒之于门外的。其实,特殊学生也是学生的一员,他们有权利回归到正常的班集体中,通过融合教育来温暖这些“星星的孩子”,融合教育,融合爱与希望。我们学校有个别这样的学生,他们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思考,但是我也可以欣喜地捕捉到他们偶尔跟我,跟其他老师,跟同学的交流。这些其实都离不开我们一直秉承着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我们的个性化档案,个性化心理辅导,都是由我们专业的心理老师去完成的。
b.中西方课程的融合:我们几年前引进了美国的两套课程体系,很好地实现了中西方教育优势互补,但是,我想说明的在这里所指的融不是单纯的课程合作,不是单纯的评价,不是单纯的植入,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发现在思想上,办学理念上要达到融合才是最困难的。我想这才是国际学校能够继续发展的核心。
c.中西方教育活动的融合:所有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就是我们的校训,我们的校训是“仁和,勤俭,批判,创新”,我们的中外方班主任每周必须参加升旗活动,一起跟着学生参加课间操活动,外出实践活动一起组织,每年的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新年文艺汇演也是一起参与。道德部门有位外方领导,专门负责外方班主任的出勤考核和教育考核,每周都会结合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对他们进行培训。
d.家校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家长,学校,社区是教育共同体。作为一个国际学校,外方管理者和很多家长的理念有时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学校建立了家校委员会,定期开会,沟通教育教学计划,了解家长需求,安排一对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表现。前两天,我们的外方主管还约谈了几位家委,一起来解决家长诉求。除此之外,学校每学期组织家长召开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家长论坛,给以家长必要的教育知识引导。
总之,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还需要时间,更需要各个学校强化培训工作。
问:2020,您的教育期盼和关键词是什么?
答:我更关注教育环境和家长对国际学校的教育期盼:政治环境安定,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学校给以个性化的帮助,家校之间保持正确的沟通。
您的预约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