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教育前线发布时间:2025-07-16 15:42:39
提到留学,不少人认为 “出国读高中才烧钱”,选择国内国际部能大幅降低成本。但在北京这座国内国际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国际部的费用清单远比想象中 “沉甸甸”。若以为北京国际部是 “省钱选项”,恐怕要重新盘算一番 —— 其三年总费用平均约 140 万,绝非普通家庭能轻松承担的 “平替选择”。
固定支出:门槛已不低,硬性消费无压缩空间
国际部的 “基础消费” 早已筑起不低的门槛,且是所有学生都绕不开的 “硬性成本”。首先是学费,北京多数公立学校国际部或优质民办国际部的学费基本稳定在 10 万 - 15 万 / 年,三年下来学费门槛就达到 30 万 - 45 万;个别顶尖学校甚至更高,即便是收费相对较低的学校,三年学费也很难低于 20 万,按普遍情况计算,三年学费约 30 万。
除了学费,日常开销同样是 “固定支出” 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部学生需要配备符合学习需求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三年下来设备更新和维护费用至少 2 万 - 3 万;各类原版教材、课外读物、线上学习资源的费用累计可达 1 万 - 2 万;再加上学生的日常餐饮、交通、通讯等生活费,按每月 3000 元计算,三年就是 10 万 - 12 万。这部分费用按平均水平计算,三年约 10 万。
将学费与日常开销相加,三年固定支出合计约 40 万,且几乎没有压缩空间 —— 只多不少,是国际部学习的 “基础成本”。
动态支出:隐性成本成 “大头”,差距在此拉开
如果说固定支出是 “明面上的账单”,那国际部三年的 “动态支出” 才是真正拉开差距的 “隐形消费”,每一项都可能成为 “吞金兽”。
标化考试:从辅导到差旅,花钱如 “闯关”
想申请海外大学,托福、SAT/ACT 等标化成绩是绕不开的坎。北京国际部学生的托福辅导费差异极大:基础好的学生可能自学就能考到 110+,几乎零成本;但多数学生需要校外培训,按平均水平计算,三年辅导费约 12 万,极端情况甚至超过 20 万。托福考试报名费看似不多,每次 2100 元左右,但学生往往需要多次 “刷分”,按平均 3 次考试计算就是 6300 元,若考 5 次以上则费用翻倍。
SAT 考试的花费更 “惊人”。除了 8 万左右的辅导费(多数学生需要报班 2 次以上),每次考试费约 1000 元,3 次就是 3000 元;更麻烦的是差旅费 —— 北京学生考 SAT 多需前往香港、澳门,往返交通、住宿、餐饮等费用远超考试费,3 次差旅费至少 1.5 万。如果选择考 ACT,虽然省去了差旅费,但 GAC 课程费也要 2 万多,本质上 “换了种方式花钱”。
课程与竞赛:“内卷” 之下,费用无上限
AP、IB、A-Level 等国际课程的开销同样不容小觑。以 AP 为例,多数学生需要选修 7 门左右,辅导费约 6 万,考试报名费每门 1500 元,7 门就是 1 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选修 10 门以上,费用自然水涨船高,且并非所有科目都需要校外培训,因人而异。IB 学生 6 门考试及报名费约 5000 元;A-Level 考试单科 1500-2500 元,按 4 门算,也差不多一万左右支出。
竞赛和科研是另一个 “烧钱重灾区”。为了提升申请竞争力,学生往往需要参加 2-3 个高含金量竞赛,单个竞赛辅导费约 3 万,按 2 个竞赛计算,平均费用 6 万;热门竞赛如 IGEM、丘奖甚至要 10 万以上辅导费,这类需另计。尽管有些国际部本身就有竞赛培训,但学生为了更有实力的老师,还是会选择校外辅导。科研项目更是 “内卷” 重灾区,尽管高中生做科研的实际意义存疑,但多数家庭仍会投入,建议控制在 6 万左右,不过三五个科研项目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费用直逼 20 万,且有些国际部甚至直接给家长推科研项目。
申请与背景提升:“软实力” 背后是硬开销
留学申请的服务费同样高昂。北京留学中介的平均费用约 25 万,看似比上海、深圳低,但服务质量和顾问水平差异极大,低价服务往往暗藏 “隐形消费”。
夏校、游学、课外活动等 “背景提升” 项目更是 “可选但几乎必选”。一次优质夏校(含学费、差旅)约 10 万,通常建议学生 11 年级标化成绩达标后申请,若高一也参加,费用加倍;学校组织的游学 3 万起,建议与自身规划不相关的尽量不参加,避免浪费时间;长期课外活动累计费用超 10 万,这些活动是体现学生学术兴趣和特点的必要方式,中间会产生请老师、交通等费用。若想 “实地访校”,一次美国之行的差旅费就高达 10 万,虽非必需,但有条件的家庭会选择。这些费用看似 “可省”,但在 “别人都有我不能少” 的焦虑下,多数家庭最终还是会选择 “咬牙买单”。
三年 140 万:国际部不是 “省钱平替”
把固定支出和动态支出相加,北京国际部三年的总费用约 140 万 —— 这个数字远超很多家庭的预期。更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 “平均水平”:基础好、规划清晰的学生可能压缩到 100 万以内,而追求顶尖资源、频繁 “刷分”“刷背景” 的学生,费用轻松突破 200 万。
或许有人会说:“比起直接出国读高中,140 万已经便宜了。” 但需要明确的是,国际部的费用本质上是 “留学预备役” 的投入,后续本科留学的费用还未计算在内。对于家庭而言,选择国际部绝不是 “降低成本” 的选项,而是 “换赛道后的必要投入”。
当然,费用高不代表 “不值”,北京国际部的优质师资、升学资源和本土适应性确实有其优势。但在做出选择前,家长更需要理性计算:这笔费用是否在家庭承受范围内?孩子是否真的适合国际教育路径?能否避免盲目跟风 “内卷消费”?毕竟,教育投资的核心是 “性价比”,而非 “花得越多越好”。国际部本质是一场需要精准规划的 “长期投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 毕竟,140 万的账单背后,承载的是家庭对未来的期待,容不得半点盲目。
以上就是《你以为选择北京国际部?费用会便宜????》介绍。国际教育前线,从业十年,专业的国际学校择校服务平台。全国国际学校一站式择校服务,规划目标学校入学备考方案。快速了解您所在地域国际学校排名、学费、入学条件、校园开放日,欢迎在线预约咨询或者电话:4006-196-100
如果您想要提前了解关于国际学校的更多信息,填写下方“家长有问必答”即可获得一对一咨询 & 预约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