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信息、择校、咨询服务平台 - 国际教育前线 全国
首页 > 专家建议 > 4个关键步骤 让孩子成功考进国际学校!

4个关键步骤 让孩子成功考进国际学校!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7-03-13 17:13:12

►第一个就是词汇量。

因为孩子从小到大在学校一直学,但是可能他的英语词汇量,尤其是专业词汇量还是比较少的,学科词汇也是不够的。

有些学校它会用MAP这样子的考试,但是如果说你的水平测下来是低于1.5年级是不会被录取的。

如果你是想用六年级,他的阅读水平是4.5年级是可以的,低于4.5年级就是一个问题了。

如果您想提前试一试,可以在网上购买一些书籍,有些书籍上就会列出4.5年级,如果4.5年级按照雅思来看的话那可能就大约是700的雅思等级值,大概就是比哈利波特简单一些,比神奇动物要难一点的等级。

大家可以去网上找,选一个孩子的爱好,看一下孩子的词汇阅读能力。

就像我刚才说的词汇分为基础词汇、日常词汇,还有学术词汇,就比如fuction increase就类似这些单词孩子在读小说的时候很难会遇得到,这个反而说在国际学校学习的时候是特别需要掌握的。包括我们说很多孩子可能会用go up,他不会用increase,这是学术词。

还有多义词包括这个特殊的学术词汇,包括在生物学上、英语学上的科学上面的,这种micro,这种微生物,如果不读专业书籍他也碰不上。所以这些要补的就是要让孩子在入学前把词汇赶上来。

基础词汇比较容易补习,但是我们说学术词汇就会花的时间比较长,从小学转到国际初中的话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有的要达到两年的时间。

所以这个时候要进行多次循环,多尝试运用,多次循环阅读就是千万不要以为让孩子读一遍就可以了。

比如说要给孩子单词卡,这种都是可以的,包括多场景的重复使用,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一词多义,比如说一个单词在不同场景中意思是不一样的。所以要不断尝试去运用词汇。

►第二个是阅读。

阅读我们知道和国际学校的差异就是广度和深度真的不够,包括阅读策略和技能的培养。

首先精泛读要结合,有些孩子可能比较爱读短的小说,但是这些比较局限于自己很有兴趣的在读,但是并没有去思考。

然后我也推荐要用思维导图去做,因为这个思维导图可以把孩子看过的东西进行梳理,这个应该从现在去做起。

还要增加科普类的原版,我们不能只读小说,其实你遇到的难点基本上不是小说这样的问题的阅读,更多的是跟翻译词,跟孩子生活距离比较远的故事,所以要适当加一些科普类的读物,可以适当加一些孩子学术词汇。

再一个是增加希腊神话、圣经、美国近代名言、世界历史的读物,这些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SAT考试改革之后加了很多美国宪法、美国历史的篇章。

所以如果孩子这方面文化背景不懂的话,也是很难理解的,只懂得题目,单词也不知道是什么,所以这一块可能稍微难一点。

可以让孩子先看电影,了解大意之后再读原著。一般看完电影之后再读原著的话,他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可以有所提升。

最后还是要找与孩子能力相匹配的书,按照DRA直属,lexile等级指数。如美国六年级,一般是L800-900。

如果是公立转国际的话,800-900是比较难实现的,因为单词量不够,阅读的深度不够,所以我建议从五百开始,如果说坚持阅读,一年之内就可以达到800-900。

800-900相当于哈利波特第一卷的难度,相当于中国大学四年级水平。

阅读不仅仅是要认字,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包括一些高级词语的能力。

阅读理解变成公式去背的话也蛮尴尬的,包括很多孩子本来会阅读理解,但是一套公式就完全蒙掉了。

►还有一个关卡是写作。

听说读写,写是在最后面,先让孩子不怕写,有些孩子很怕写因为怕写错。

但是这个是不能怕的,因为这个在国际学校是以表达自己思想为主的写作,而非重视语法的精准性和词汇量的丰富度。

所以让孩子先Brain storming,再写draft,再完善,最后修改错字。先让孩子自己有想法,然后按照逻辑写出来,再逐渐往上加。

先让孩子把想写的先写出来,最后修改错字,从日记开始,到书评,影评或读后感(不仅是归纳总结更是逻辑分析后自己的观点),再到课题式写作。

我很建议写书评,因为在梳理后会有很多新词,会见到更多句法句式,也会潜移默化的写。

包括影评也很好,的确是可以让孩子深入到很多话题的,比如说人长生不老好不好、比如说战争好不好,很多事情可以让孩子去做评价,让他有感而发可能会更好一点的。

最后他喜欢某个学科,可以做课题式的的写作,可以提前让他准备project,因为IB最后要完成一个project,给他一个主题,让他深入研究,然后把它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册子也好,一本书也好,然后再做课题式写作,这些都是家长在家可以帮助孩子去做的。

孩子做的同时,家长也可以找mentor进行交换写作,或者跟你自己进行交换写作,这个也是蛮有趣的。尤其是我们看了美国大片之后不一定要用说来表达想法,可以用写作来表达。

►最后就是习惯的问题

首先就是时间管理,因为国外的老师不会说明天要交上,他可能会说三天之后,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后,但孩子不习惯,他回想明天不交,那我不写,或者认为这个并不重要,但是这些过程性作业都会记录到过程性成绩里,所以每周要有规划,一开始就完成。

第二个就是自主学习,国外老师比较像朋友,既然是朋友,你就不能指望朋友盯着你完成什么事情。

外国老师上课通常会比较散,板书不细致,更多是启发思考。对于某个知识树的系统梳理还需要学生自己有记笔记,课后再复习的能力和习惯,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

因为我见过很多孩子在一块非常不适应,就是感觉学了,好像又没学什么,不知道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第三个习惯是清楚目标,不随波逐流。

因为中学阶段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建立,对错正在建立的时候,在某些国际学校当中,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头发不一定要扎马尾,高中生可以化妆,这些到底好不好,让孩子自己知道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目标是什么。

那你让他了解这种多元的文化就是这样子的,让他形成一种,让他了解什么叫包容,什么叫自由,其实包容和自由在多元文化当中,面对更加复杂的世界,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外的时候,让他提早有这样的辨析能力也是挺好的,就是要让他知道自己是谁。

家长有问必答